第一百三十四章 改良主义 (2/3)
成妥协。
“长官,他为什么要拖着你。”勒菲弗尔等到欢迎结束之后询问科曼,“把事情一说不就可以了。”
科曼闻听,心中一阵了然,他轻声地说道:“咱们出来之前,有人就说应当给矿山这边多施加点压力,逼他们就范,其实我能够理解一些。工业设备都是花钱的,而只是采矿的话,虽然对铁矿是一个损失,但却可以在账目上保持盈利,很多资源丰富的地方都会陷入这种模式当中不能自拔。”
“矿山有矿山的难处,他们有顾虑是正常的。咱们到这里来,是要听听他们的要求,找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方案。如果一味施加压力,你也看到了,他们在乎我们的压力吗?”
拥有丰裕的自然资源,意味着单纯出口资源就可以获得巨额收入,听起来很美好,但是这样的国家可以说是“死于安乐”,钱赚得轻松,就失去了奋斗的热情。
资源国家容易产生对资源驱动经济的依赖,从而衍生出各种问题。
资源业往往是地方的龙头行业,会吸引其他行业的人进入。同时,该行业提供大量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因此国家想促成经济转型也难以下手,于是经济结构越来越单一。
就拿乌恩扎铁矿来说,乌恩扎铁矿现在只需要卖铁矿石就可以轻松的赚钱,但如果要攀升产业链的话,冶炼的设备、加工工艺、矿产的运输等各个方面都需要高精尖技术支持。
受益者是正在准备修建水库的塞蒂夫,但是这笔升级设备的钱要乌恩扎铁矿承担,那么乌恩扎铁矿当然是不乐意的。
也许包括菲利克少校在内的铁矿人,对现状就已经十分满意,不想要承担风险。
不过科曼仍然要想办法达成目的,坐拥矿产但是没有响应的配套设施,那么这些矿产对于他们来说也就是普通的石头一文不值,只有把矿产给变成精加工之后的成品才有一定的价值。
如果有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可以把这部分矿产变成钱。
而当地的人们只能在这些矿厂长打工,赚取工资。真正的有价值的矿产都被其他人给赚取了,所以他们得到的利益是很少的,等以后的矿产资源被别人开采的差不多了,那么他们会更穷。
科曼就记得阿尔及利亚的巨型铁矿根本不在东北部,说明这个铁矿的储量根本不大,维持不了多久的体面生活。也就是说乌恩扎铁矿的矿工,她们的未来并不是沙特,而是伊朗。
沙特那种躺着赚钱的生活是不可能成立的,伊朗要是有沙特的产量和成本优势,伊朗人也不会痛苦的进行工业化了。
阿尔及利亚大部分的地方不适合发展工业,只有北部的海外省有一定的基础,其中东北部相对水源丰富,帮助乌恩扎其实就是帮助塞蒂夫。
有了水库的塞蒂夫可以提供包括乌恩扎在内的君士坦丁省其他地区,形成一个就算不是强大,但也要可堪一用的产业链。
至于产业集群那种事,过于遥远科曼先不想,能有一些产业链就已经足够满足近期阿尔及利亚甚至是法国的需求了。
到了晚上,科曼决定单独和菲利克少校单独谈谈,虽然场面没有白天热闹,但同样也没有了其他人的干扰。
“在君士坦丁的会议马上要召开,是省军事法庭要聆听我们的汇报。”
科曼诚恳的劝说道,“如果我们一直满足于初级原材料提供者的身份,海外省和本土的经济差距长期都会相当悬殊,我们能够扑灭一次暴动,但还会有下一次,上一次杀了十二万,下一次就不知道多少了。从军队的角度全部都把反抗者干掉是可能的,但是巴黎的议会很难下达这样的决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