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3/4)
受冒充良民身份参加科举的惩罚。
就是马知县开恩,免了他的牢狱之灾,那他从一个举人沦落为奴婢之子,他这辈子的路将是非常难走的。
“我去求知县大人拖一拖是可以。但是如果拿不出证据驳倒这件事,魏楹的前途仍然堪忧啊。”
沈寄也忧心忡忡。
她本不知道这件事有如此严重,可这两天胡胖子也都一一告诉她了。
而且胡老爷也不乐意儿子再为一个逃奴之子的同窗奔走。
之前他赞同儿子同魏楹交好,那是因为他是举人。
可如今闹出这个事情,再花银子去为其奔走就有些不值了。
马知县那边查到来人是淮阳魏氏的家仆。
淮阳魏氏那可是百年名门,书香大族。也有不少子弟在朝中为官,守望互助。
岂是他一个小小县令能得罪的?
万一因为这事影响到他这次的升迁,可就麻烦了。
裴先生上门求情请马知县宽限几日。
他看在裴先生是本县大儒,教出了不少秀才、生员的份上终于答应了宽限七日。
而淮阳魏氏的人还没有走,看那架势是要等着将魏楹一并抓走。
按照律法,他是奴仆之子,生下来就是奴仆。
也就是所谓的家生子。
主人家一日不开恩给他们脱籍,那就生生世世子子孙孙都是家生子奴才。
沈寄住在胡家,因为胡胖子的坚持还有她一手好厨艺没有被赶出去。
这还多亏她把自己已经是良民的事说了,胡家也去县衙确认了此事。
在胡老爷看来,沈寄已经赎身,跟魏家母子已经没有什么关系。
自己儿子又坚持要留下她也就随他去了。
反正淮阳魏氏的人也没有要为难这个小丫头的意思。
沈寄是在胡胖子院中厨娘的手下打杂。
她深知绝不能抢了别人饭碗,而且对方也有独到之处可以学习,所以行事非常的注意分寸。
再说了,她本来就无意留在胡家当厨娘。活契、死契都不想签。
所以只是打打下手,还贡献了几道拿手好菜让厨娘出风头,得的赏赐她也不分。
平时也不往胡胖子跟前凑,以免引起他身边的大丫头不满。
胡家下人看她懂事,开始的猜忌过后倒也没有为难她。
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沈寄独自呆在彩绢指给她暂住的地方,想了又想还是打开贴身藏着的小包裹。
那里头有她自己攒的三十五两的银票,还有魏大娘那里的三十两。
然后还有各自的碎银子加起来约莫五两,一共是七十两。
是她三四年辛苦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