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曝光 (2/4)
说,碳硅集团在市场里的竞争不看大众和宝马这些车企是否遭遇这种排放或者财务之类的问题,我们是要进行产品竞争。”
“碳硅集团明年会打一次产品战。”
产品战,基于汽车电气化以及现阶段用户里程焦虑的战斗。
姚辰风在心里念叨了两遍“产品战”,觉得俞总不愧是互联网出身,话听起来还真挺不错。
他又问了几个问题,最后说道:“俞总,咱们还是需要你对行业里的事件表个态,就是那种呼吁和倡议,我到时候写在报道的前面或者末尾。”
纸媒报道多少是要上意义的。
俞兴左想右想,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姚辰风思考两秒后说道:“语气有点重。”
“他们都垄断又造假了,这还重啊?”俞兴笑道,“那说什么,欺骗永存?”
姚辰风想了想:“蹭蹭过山峰的热度也行,这样吧,俞总,我就围绕着类似的话加工加工,然后再突出咱们碳硅集团在环境保护上的优势。”
俞兴笑了两声便同意下来,自己蹭过山峰的热度,这是天经地义啊。
他在电话结束的末尾顺便邀请了《华夏汽车报》年底来临港参观,对方也答应的很爽快。
上午接受完这通电话采访,下午在公司的市场分析会议便提到类似的问题。
经销体系在搭建,市场竞争要考量。
俞兴在这方面的思考并不复杂,正是要明年在国内开启电车与油车的产品战,用更低的价格带来更多的使用体验,像热成型钢的应用,“九州”已经采用了宝钢提供的1500MPa热成型钢应用在A柱等关键结构上面,这是全球范围内也是一流的。
因为之前的偏置碰撞测试表现不佳,宝马和奔驰今年在30万+的3系、C级上面升级了1500MPa的热成型钢,奥迪的A4还没行动,预计明年才会有动作,而级别更高的E级、5系、A6更要再等换代才会大规模采用这样的材料。
其中,宝马对于3系的加强还属于“精准补强”,重点强化A柱核心受力区域,奔驰则是把热成型钢扩展到门槛梁、车顶纵梁等部位的全面替代。
前者嘛,有个好听的说辞叫做平衡成本与性能。
碳硅集团内部讨论会上谈到这一点便有了笑谈,依着这样的论调,己方做车就属于不计成本了。
因为国外T1供应商不愿对国内出售,所以这种来自供应链的进步也是“九州”能打产品战的一个因素,当然,国内仍然还有着进步空间,宝钢的镀层技术仍旧依赖进口。
俞兴在会议上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当前阶段是产品战,等到新能源的渗透率逐渐上去,那就要打品牌战了,而品牌力的积累正要依赖于未来几年产品的扎实。
碳硅集团造车这几年是能感觉到常规意义上的进入门槛是没那么高的,尤其随着供应链的进一步成熟,难度还会降低,到时候内卷厮杀起来必然让行业里的竞争从上到下都有着很大压力。
俞兴这天讨论到很晚,本来连秘书章阳煦都打发回去了,正想下楼回去却接到刘建凯的电话。
他本以为这位打电话还是会聊加密货币或者在香江的厮混,没想到聊了几句就听到刘建凯即将抵达临港的行踪,于是便只能重新泡茶坐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