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华国退出群聊 (5/8)
同的目标。
本杰明·迪斯雷利说的很对,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在利益面前,就连本该作为裁判的ITER组织也完全丧失了公允,甚至亲自下场参与了起来。
……
一周后的协调委员会闭门会议上,氛围降至冰点。
主持会议的ITER总干事格雷戈里奥将一份打印着数国代表签名的文件推向张涛,语气带着“善意”的沉重:
“张团长,我们希望明确一点:作为ITER框架内的主要伙伴国及受益者,维持技术路线透明度与合作互信,尤其是涉及可能颠覆现有技术方向的重大突破时,是成员国的基本义务。”
“贵国在黄泽岛的工程,其进展速度和保密层级,已经引发了广泛的、合理的焦虑,这可能导致其他成员国重新评估继续投入巨大资源的合理性。”
威尔斯推了推眼镜,冷冰冰地补充:
“总干事的意思很明确,共享聚变工程的基础原理和阶段性成果,或者提供开放、可查证的技术路径说明,是重塑互信的唯一方式。”
“否则,其他成员国不得不考虑……暂停后续核心部件的资金注入和实物贡献,毕竟,在一条完全未知且封闭的岔路上投入,风险过于不明。”
文件条款下隐藏的“核弹”终于引爆——利用华国在ITER框架内获取的技术红利和话语权进行要挟。
威胁清晰而沉重,意思十分明显,要么你们就交技术,要么就出钱出力养别人家孩子,看着自己新生的“太阳”被孤立封锁。
总之,后续你们要是还想再通过ITER这台全球最大的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获取什么先进的成果,就得乖乖听话。
否则,就别怪我们把你踢出去。
要知道,华国在03年开始跟ITER项目组协商,一直到2006年才签订了合约,正式加入。
作为七大成员国之一,华方对于ITER的贡献其实并不大,主要是承担12个采购包,如磁体支撑、校正场线圈、包层第一壁等。
80%的试验材料投入,以及20%的资金投入,在整个投资占比中也就是百分之十。
但华方技术基础薄弱,ITER是获取国际尖端技术的最重要渠道,所以过往的华国内部聚变研发预算都是高度倾斜ITER专项。
在他们看来,华国肯定十分珍惜这个他们来之不易的ITER成员国名额,更依赖这份共享的技术。
所以,十分放心的在这里等待着华国的妥协。
看美方那个笃定的样子,似乎已经在盘算,稍后怎么能独自分享这个技术,起码也要打个时间差才行。
会议室死寂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华国代表团的脸上。
张涛看着那份措辞“公允”却满纸胁迫的文件,脑海里呈现的却并不只是眼前的画面,更多的则是回荡着,之前他和领导的代表郑秘书,张书记、以及那位神秘的洛总设计师,一同进行的一场电话会议。
会议规格十分的高,内容更是绝密,甚至连他这个负责国际热核聚变工程的团长,在此之前都对此一无所知。
也许是其他几方的过分行径,引发了上面的关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