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ITER会议上的发难 (4/7)
sp; 但随着工程的动静越来越大,终究还是被他们发现了端倪。
……
1月份一个异常寒冷的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风短暂吹散了黄泽岛上空的浓雾。
就在这短暂的窗口期,俄罗斯一颗运行在地球静止轨道的GEO-IK-2型光学卫星在执行例行拍摄时,其配备的多光谱传感器捕捉到黄泽岛核心区方向,在极短的时间内爆发出一簇异常的能量辐射。
数据传回俄科院后,光谱分析专家在排除自然现象后,愕然发现——那是一种高度集中在深紫和近紫外波段的、具有高度相干性的光!
“激光!是激光!”
得到消息的莫斯科分析中心炸开了锅:
“非常高能、极高指向性的激光脉冲!他们果然在岛上建造了巨大的激光器阵列!这是在调试?还是在……进行某种测试?”
这个意外的证据,几乎瞬间锁定了之前的猜测方向——岛上进行的项目,必然与高能激光及其应用的尖端物理研究紧密相关。
而所有的外围信息,合肥、EAST被停、洛珞的行踪、材料特征、都强烈地、不可辩驳地指向了那个目标——聚变能工程。
最终,在大西洋彼岸和乌拉尔山两侧,独立分析得出的结论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方向:
美国情报评估:
“可信评估表明,华国正依托其在高能激光惯性约束聚变技术方面的近期突破,在舟山黄泽岛秘密建造一座前所未有的大型激光-聚变工程研究设施。
该项目核心目标疑似为放大其关键技术,验证工程化可行性,并可能包含一个聚变点火能量测试原型平台。
当前情报无法确认其点火技术是否已具备高能量增益,但其决心和资源投入异常巨大,或对未来聚变技术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设施不具备直接武器化特征,但需警惕其带来的技术跃进可能影响ITER框架下合作平衡。”
俄罗斯内部备忘录要点:
“合肥、EAST、洛珞团队的消息与舟山项目启动高度吻合,超大型激光器调试迹象出现。
物流数据、地基规模及特殊材料均指向‘磁箍缩惯性约束聚变’方向的工程验证,综合判断华国正倾力推进它的工程化落地,目标直指建造集成激光点火和磁箍缩约束的可运行聚变原型装置。
其进度无法确定,但显然对我方БАРС计划构成现实压力,重点关注其在舟山项目可能取得的工程进展,特别是与点火相关的实测数据。”
情报在双方的档案室里封存,分析报告上盖着“高度机密”的印章。
他们知道舟山黄泽岛深处隐藏着足以改变未来的秘密,也基本确定了这个秘密关乎聚变工程的庞大野心,甚至触及了洛珞团队最新的技术成果在工程层面的放大验证。
然而,那钢铁壁垒拱卫的中心深处究竟到了哪一步?
那无数高精尖部件组装成的庞然大物是否已经真正被点燃了“太阳之火”?
这些最核心的真相,如同盘古堆核心那未被点亮的等离子体一般,依然深藏在浓稠的无光地带之中,远非地球另一端所能清晰窥见的。
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