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不同的应对方式 (3/5)
>
激光点火系统,涉及极端光物理、材料科学和精密工程的高度耦合,即使是他也感到棘手。
方案的理论框架他给了,关键的难点在于工程实现的极限突破。
“陈院士”
洛珞的指令简洁明确,“继续用‘星火’的极端环境材料性能数据库模拟碰撞,穷尽所有可控的生长条件变量组合进行优化。”
“同时,时间校准专项组继续深入,确保系统其他部分的精度不拖后腿。晶体和能量的问题……”
他看向陈光华,这是对一位顶尖工程科学家能力和其团队智慧的信任考验:
“我只能期待您和团队能在这里创造出属于你们的奇迹,我们所有人都在等着这束‘点燃太阳’的火种。”
并非没有系统外力能直接作用于此,但这条路,他更加期待陈光华的团队能靠自身的血汗和不懈的推演实验去趟开。
最后一站,则是沪上基地深处,李卫国工程师的微型高强超导磁体集成测试区。
虽然已经快要入冬,京城都已经开始结霜,眼看就要下雪了,但沪上的天气才刚刚转冷,甚至在洛珞到来之前刚下过小雨。
深秋的雨丝敲打着沪上基地厚重的金属外墙,空气中弥漫着冷凝剂特有的冰冷气息。
洛珞踏进李卫国负责的“微型高强超导磁体系统”测试区。
巨大的液氮低温杜瓦罐、缠绕着复杂线圈的紧凑型磁体样机、还有满布传感器触手的集成平台,构成了一个充满科幻感的战场。
除了没有摄像机,这里简直跟科幻片的影视基地没有什么区别,到处都是普通人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各种仪器,充斥着科幻的未来感。
不过……墙壁上实时跳动数据的巨大显示屏,此刻却像警报灯一样映照着不久前失败的痕迹——那个名为“联合热失控”的幽灵还在空气中徘徊。
李卫国工程师,这位经验丰富的核工业老将,脸上带着凝重与一丝挫败,迎了上来:
“洛总师,情况……不太乐观。”
他引领洛珞来到故障回放区。
屏幕上,模拟磁压缩瞬间开始的画面流畅,但紧接着,边缘几处微小区域突然爆发出刺眼的高能数据流。
“就是这里……”
李卫国指着屏幕:
“毫秒级的磁泄露,像无声的毒刺,直接打乱了临近冷却系统的敏感节点,引发了连锁热失控反应,不是局部过热烧毁那么简单,是整个紧凑空间内的‘场协同’机制彻底崩溃了。理论上不该有这样强的干涉……”
与王启明的材料问题、陈光华的激光难题相比,虽然这里的微型超导磁体项目同样极其复杂,但它也是洛珞个人研究背景中仅次于周建军“液态金属流体力学”方向最擅长的领域。
他心中隐隐有更多关于场操控、结构优化的思路,他需要扎根在这里,团队一同思考。
三个基地的巡查工作,这里成了洛珞待得最久的地方。
王启明的京城基地他待了三天,合肥的高能激光实验室他也只停留了五天,而沪上的磁体系统实验室,洛珞一呆就是半个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