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打仗先分钱 (3/6)
这钱不是他个人的,是国家的战略投入,每一笔支出都要经受最严格的审计和效率拷问。
“通知各组负责人,明天上午九点,第一会议室,经费审批专项会议。”
如何负责任地将这笔启动资金分拨下去,成为洛珞这个总设计师初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经费审批专项会议:
会议室内,气氛不同于技术研讨时的热烈,多了几分肃穆。
椭圆长桌旁,除了四组负责专门统计预算和花费的财务人员,核心负责人王启明、周建军、李卫国、陈光华,还有副总设计师魏晓峰全部到齐。
张云超书记列席旁听,审计署特派专员坐在后排,记录仪的红灯安静地亮着。
洛珞坐在主位,面前是一摞装订整齐、贴满标签的《夸父工程XX项目XXXX年度\/阶段经费预算申报书》。
他的角色从技术总指挥切换成了掌握财政命脉的关键决策者。
流程一丝不苟地按照重大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进行。
每个组的报告员需上台阐述平台进展、当前瓶颈、下一阶段核心任务目标,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详细预算清单——设备、材料消耗、人员薪酬与专家费、外协测试费、基建改造费……事无巨细。
魏晓峰全程凝神倾听,手中钢笔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尤其是涉及与他负责的激光点火系统或其他系统接口相关的外协或设备投入时。
经费需求关键点:
新增高精度多维编织系统- 3680万;极高温液态金属实时观测系统- 5200万;新型界面剂合成及特种SiC纤维耗材- 2900万;配套冷却系统升级- 1800万;中子源运行及维护- 2200万;人员外协- 700万;
合计申请预算:1亿6480万元。
洛珞没有立刻回应,翻到对应申报书页面,用笔快速圈出几个关键数据和备注说明。
“高精度编织系统,国产化替代的可能性评估报告呢?”
报告员早有准备:
“已评估,两家国内厂商可满足部分要求,但精度和稳定性达不到方案所需临界值,附详细评测报告第13页。”
“进口观测系统的关税和增值税是否已包含在3200万内?具体型号是否确认?”
“包含,型号已锁定供应商K公司的Gen-4C型,技术指标完全覆盖需求。”
洛珞点点头,在申报书封面标注了一个临时意见:
“初步通过,关注替代方案后续研发跟踪。”
洛珞重点追问进口核心部件的不可替代性及关税处理细节,确认无误后看向魏晓峰:
“魏总,您怎么看?”
“材料是基础中的基础,设备进口有明确技术壁垒论证,应该保障,但在中子源运行时间上……”
魏晓峰看向王启明:
“王老,方案要求连续验证6个月,但考虑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