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尘埃之怒—卫星群的银色葬礼 (3/4)
过晶尘立方最后的能量管网与预设的引力波密钥注入核心。
下一秒,那个刚刚遭受重创撞击点的蜂巢网格外壳上,覆盖了一层奇异的银色光泽——那不是金属反光,更像是活着的液体金属瞬间蒸腾。
无数极其微小的、尺寸小于病毒的银色“点”如同倒流的暴雨,无声无息地逆向向上喷发、扩散!
它们不是水珠,它们无视撞击产生的扭曲力场和飘散的碎片,如同闻到血腥味的嗜血鱼群,如同被精确引导的沙尘暴,瞬间漫延至另两颗瘫痪靶星。
没有任何物理碰撞的声音。
只见那些漂浮的、精密的卫星天线、传感器镜头、散热板缝隙、甚至引擎喷口附近……只要肉眼可见的孔隙和脆弱节点,都被一层细密的、流动的银色“蛛网”急速覆盖、渗透!
“侵蚀目标结构锁定中……计算核心区域……能源供应管道……”
控制系统屏幕上,代表纳米机器人运动轨迹的银色洪流图像在模型上疯狂标记着红色目标节点。
短短几秒内,一颗靶星的太阳能电池阵列连接处闪过一道微弱的电弧——“咔嚓”,坚硬的连接点被从内部“啃食”、破坏,整个帆板无声地断裂飘离。
另一颗卫星的主传感器外壳上,银色网状结构迅速蔓延,然后猛地向内坍缩——传感器那厚重的观测窗口,被无声无息“融化”出一个精准穿透的圆孔!
更令人悚然的是,一颗卫星姿态控制微型喷口附近覆盖的银色斑点猛地“亮”起暗红色光芒,下一秒,一小股橘红色的燃料流就从彻底失控的喷口处泄露喷涌,导致卫星开始无规则翻滚!
吞噬、分解、短路、从内部瓦解一切承载“智能”与“功能”的基础结构!
整个毁灭过程充满了冰冷的生物活性和极致的效率。
仿佛一颗精巧的星辰被看不见的瘟疫瞬间腐蚀成一堆昂贵而无用的太空垃圾。
“目标2、3号……结构崩溃程度已达91%……目标卫星……功能性……确认……完全摧毁。”
冰冷的数据宣告最终降临。
整个玄武试验场的巨大空腔,陷入了绝对的死寂。
只剩下些许撞击飞溅的碎片缓缓漂移的微弱声响,以及那逐渐黯淡、熄灭的聚变余晖,在穹顶投下最后摇曳的光影。
是的,相比于传统的爆炸方式,这才是“尘埃之怒”的核心攻击手段。
上面如此重视的绝密研究项目,又怎么会只是因为方便携带,不易被发现这么点优势呢。
在传统爆炸方面,“尘埃之怒”每个纳米单元由氧化铜纳米杆与铝纳米粒子通过分子键精确堆叠,接触面积达到理论极限值,这种设计使燃烧速度达到7马赫,远超传统炸药。
在单元外壳包裹液态金属镓铟合金,当温度突破500℃时,液态金属瞬间汽化形成等离子通道,使相邻单元的连锁反应速度提升300%。
更重要的是,每个纳米单元搭载碳纳米管基处理器,通过太赫兹频段脉冲信号实现集群自主组网,集群可依据战场环境动态切换编队结构。
虽然像《源代码》中那样原本的使用方式依旧可以,适用于一些特种作战,潜入敌后的情况,毕竟不易被发现。
但他真正的战场,是在头顶上,在那片星空下,还有数不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