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许氏猜想 (3/5)
并不是每一位解答出了世纪难题的学者都能够成功地突破到下一个境界和领域,成为新阶段的开创者。
那位解决了庞加莱猜想,却被学术界的胡来影响得宣布再也不出世的佩雷尔曼是这样,另外解决了费马猜想的安德鲁·怀尔斯先生也是这样。
解决世纪难题,是他们毕生成就中最为闪耀的一环。
但许青山不一样。
他轻松地跨越了这个层次,直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可以被称为现代数论的集大成者,也更应该被称为后现代数论的开创者。
同样也是因为这一层特殊的关系。
让许青山有些纠结自己应该要把这一篇具备了纲领意义的论文发到哪里。
数学学术界的四大顶刊,他已经发得够多了。
对于别人来说,难如登天的四大顶刊,在他的团队里都成了小组指标。
没看到人家王虹都能自己主导完成一篇顶刊级的论文了么?
如果说京大数学系是华夏数学的黄埔军校,那许青山的实验室简直就是京大数学系的黄埔军校。
按照数院的老登们私底下估算,许青山实验室里的学生,像陈杲和王虹他们这些许青山自己从零开始培养的学生,未来在博士毕业的时候,所积累下来的学术成果和荣誉,基本上都能够在京大数学系得到终身教职。
所以,许青山并没有打算把这篇纲领论文发表在四大顶刊上。
那他打算发哪里?
许青山不语,只是一味地在看着眼前,两本期刊。
《Science》
《Nature》
看着那由彩色几何拼凑成的趣味封面,许青山不断地琢磨着自己应该选择哪一家更合适。
正常情况下,Science和Nature并不怎么会收录数学论文。
毕竟人家数学界自娱自乐,哪怕Science和Nature的影响因子更高,也完全影响不到人家的评估结果。
全球各大知名高校在招收教职人员的时候,可不会太在意你发过Science或者Nature,数学刊物的质量和数量,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但数学家真的会不想上这两大至高学术期刊吗?
说不想是骗人的。
只是人的精力有限,一位一流的数学家,一辈子能够出产的学术成果才多少?
能够有一项重量级成果,就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
重量级成果只有一项,那发在哪里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利呢?
根本不需要多想。
也只有许青山这种发四大顶刊发到手软,同时又拥有无穷潜力、精力的年轻学者,才有去肖想Science和Nature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不是什么重量级的数学论文都能发在两大刊上帝。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