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学派! (4/5)
br />
例如健身圈里的训练不可能三角,谈恋爱的对象不可能三角,男人不可能同时具备帅、有钱、专一这三种属性,女人不可能同时具备美、脾气好、有能力这三种属性。
而在数学领域也有这么一个不可能三角。
高水平、高产、超长待机。
很多天才数学家都是英年早逝,毕竟学术研究这种事情是一种很折寿的事。
过度用脑很容易让人提前衰老。
但高斯就是历史上罕见的同时具备了不可能三角的存在。
他活了78岁,从17岁就开始有学术产出,发现了质数分布定理和最小二乘法,一直到临终前,他依旧在写最后一篇论文。
长达60年的学术研究生涯,冠绝古今。
德利涅他们就是在许青山的身上看到了高斯的影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许青山已经超越了同样20岁的高斯。
高斯24岁的时候才发表了数论名著《算术研究》,但许青山那边的《数学全本·数论篇》已经开始进入上市阶段了。
当然,这么比起来有点太无赖了。
可能被这些顶尖数学家拿来和高斯相提并论,就足以证明了许青山未来的可能性。
赢麻了。
如果你是一个年事已高的数学顶级学者,在你的学术生涯末期,你认识了一位背后金光闪闪的传奇UR。
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做?
德利涅他们的选择,是拉上老师一起把当初他们没有做到的新数学学派作为投资的初始基金。
在许青山起家阶段,为他注入最为关键的一笔创业资金。
格罗滕迪克现在已经失去了逐鹿天下的雄心,但机会摆在眼前,他觉得自己当个吉祥物还是不错的。
更主要的,是他能够近距离亲眼看到一个超越自己的年轻人一步一步地闪闪发光。
特别是他也在这个年轻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或许格罗滕迪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太久,已经有很多人忘记了当初的老爷子最擅长的也是把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变成生动有趣的故事。
而当初他所创立的上同调理论,在代数和拓扑之间架起了一座彩虹桥,让两个原本交集不深的领域紧密相连。
他在看着许青山演讲的时候,仿佛看到年轻的自己。
看到了自己的学术在延续,在更加华丽。
否则他也不会轻易的答应,得一脸的要求走出这片深山。
许青山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普林斯顿的这几位好友在筹划着这件可能会惊动整个数学界的大事。
他现在正在高兴自己的小小成果。
当然并不是学术上的成果,而是在人事招聘上的成果。
他见到了自己物色好的顶尖人才,一位正处于迷茫和困顿的机器学习领域的顶尖人才。
“约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