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遍地黄金的印度市场 (3/5)
高关税来控制手机的整机进口。
华夏手机厂商在印度一开始的布局,差不多是在2012年开始,但当时大家都没有在印度建厂,主要是从华强北买手机元器件回去组装成自己的品牌,再出口到印度去倾销。
这让华夏手机一开始在印度市场里,几乎被冠以“杂牌”、“贴牌”、“代工”的名号,主打一个便宜耐草。
但到了2014年,为了在这个广阔的市场里抢到足够多的肥肉,华夏各大手机厂商不再满足于从国内进口电子元器件组装的模式发展,开始大规模在印度建厂布局产业链。
当然,这背后也源于印度调涨关税、招商引资打造“印度制造”战略的推动。
2017年12月,印度政府将手机整机进口关税从10%提高到15%。
2018年2月,印度再次调整手机整机关税,从15%提高到20%。
再加上招商引资政策的影响,在印度本土建厂会受到很多的优待,许多手机巨头就直接在印度落了户,其中要以苹果、三星和vivo三家最为卖力,他们在收到了印度招商引资的诚意后,从2014年就开始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前往印度开始办厂。
小米和华为自然也不甘示弱,马上跟进。
从2014年开始的十年,是华夏企业在印度深耕产业链、大量建厂落地的关键十年。
而在这十年之期的末尾。
一直跟着华夏日益成熟的手机市场吃红利的印度手机市场,基本上在确定了印度已经被华夏人、欧美人培养出了完整的手机生产生态链后,直接变了一张脸。
印度开始动用《外汇管理法》、《防洗钱法》等条例,对华夏厂商严格审查,他们使用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冻结资产、拘押高管、甚至暴力冲击公司、要求各大集团将印度本土的高管换成印度籍等等。
2022年,印度曾经封禁vivo在印度23家关联公司,冻结46.5亿卢比,同时认定6247.6亿元卢比营收逃税,羁押多名高管。
像vivo这样的公司,只是华夏手机公司在印度市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一个缩影。
甚至就连苹果这样的国际巨头,都在印度市场狠狠地吃了大亏。
所以。
许青山要做的,不是阻拦,而是尽可能地去影响雷軍调整好发展方向、市场战略,尽可能地减少在最后阶段的损失,以及为来到印度工作的员工们保留一份退路。
他的目标。
是在这遍地黄金的印度市场,花最低的成本,赚最多的钱,撤最安全的退。
这其中的安全保障环节,缺不了陆风骏这位驻印度华夏大使的帮助。
钱他是要赚的,亏他是不想吃的。
至于陆风骏能不能在印度待那么久?
这许青山并不清楚。
但只要和大使馆保持一个长期友好关系,就算陆风骏调任了,他也有机会和后继者建立起新的联系。
一个签名一张合照而已,不打紧。
陆风骏离开,许青山自然是继续休息,一直到晚上快到吃晚饭的点,才有人过来叫他。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