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成果制造机 (3/5)
sp; 像这种有多位研究人员参与的论文,在共一作者的排列上有时候会按照姓氏的首字母,但有时候也会默认按照贡献程度。
像这一批出身京城大学信科中心的论文,许青山的名字列于共一作者第二位,那就一定是贡献程度。
第一位是各个项目组的带队教授,毕竟这些课题本身都是他们在主导做的,许青山只是作为后来的参与者提供了帮助。
而这一波,京城大学可是美美地吃爽了。
梅鸿觉得自己最近走路都会有点飘,毕竟他们信科院可是很久很久没有这样大批量的出过高质量成果过了。
而且这个出成果的时间还是在自己担任信科院院长的阶段。
虽然吧,信科中心相对来说独立于信科院之外。
可这其中的功劳,校领导也好,科技部也好,都无法忽略自己的作用。
往往这个时候,梅鸿就想仰天大笑高喊上一句:“我有许青山,我怕什么?”
只不过许青山的实验室里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每天保有着热情,在简单的处理完自己从外地移居到京城的事情之后,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颇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阳光透过密集的树梢,斑驳地洒在楼旁。
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燕雀蹦跳,低头觅食,啁啾的鸟鸣声此起彼伏,为这片绿意盎然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灵动和欢快。
实验室的大门半掩,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室内的情形。
阳光洒在整齐崭新的工位上,白色的瓷砖反射出温暖的光芒,使得整个实验室显得明亮而宽敞。
许青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文献,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青山,你看看这个,我基本上把数论部分的框架确定好了,要是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的话,你提出来我就去修改。”
金晶手里捧着两本打印出来的合集,站在门口。
“金姐进来吧,客气什么呢?最近辛苦你了。”
许青山的笑容十分和煦,他们的研究团队并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和俗套化的要求。
尽管他是研究团队的核心,但他年龄最小,也是毋庸置疑的,让这帮比自己年龄要大上一轮或者七八岁的前辈管自己叫什么领导、老板,他其实还是有些不太适应的,因为在学校里面的感觉和在商海沉浮的时候是完全不同的。
他自己肯定是更希望校园内能更加纯粹一些。
所以整个实验室里的其他人,除了学生,都能够直呼他的名字。
而学生们对于其他研究员也并不需要有级别之分,都是老师,都叫导,只要前面加个姓就行。
至于私下关系更好,有其他的昵称,那团队也不会去管。
“不辛苦,我觉得你的想法很不错,我自己重新整理这些部分的内容时,也有所收获。”
金晶笑容爽朗,她确实是一个不太一样的女性。
“在这部分里你提出来的一些重新结构重新组合的框架、思路,我觉得非常有指导性意义,如果是初学者或者是基础不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