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你跟你父亲,挺像的(6k求订~~) (2/6)
代神人用飞跃式的发展弥补了。
有了根源技术的支持,重建自身的软件生态,那就会容易很多。
在吕尧的一番分析下,定波台上的众人都听的聚精会神,同时心里也跟随吕尧的分析,逐渐展开一副画卷。
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呈现在他们眼前。
李老更是激动地胸膛起伏,通过吕尧的描述,李老心中原本不太确信的信念,渐渐的坚实坚定起来,他望向吕尧,掷地有声道:“如果你说的是真的,哪怕只有五成的成功率,我就是把这身老骨头拿去当柴烧,也会鼎力支持你的!”
说着李老就感慨起来:“可惜这些年我的老脸已经不太值钱了,不然资金上也是能略尽绵力的。”
上世纪末的时候,国内最有希望搞半导体技术的时候,李老就舍下一张老脸去到科技部门那边,拉来了2000万的投资。
那可是上世纪末的两千万啊。
在那个人均工资只有几百块的时代,2000万相当于如今的两百亿了。
一位学者能有这么大的面子,那是很难想象的。
但也因为李老透支了太多的信用,加上现在年纪大了,虽然各种会议和发展方向都有李老一席之地,但真金白银的投入,已经不太可能了。
看着满眼热诚的李老,吕尧不由得有些感慨,这位李老当真是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啊,从二十年前被踢出忠烈一门后,他就一直在寻求国产半导体行业的出路,二十年时间里,他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吃了不知道多少亏。
可每当他看到希望的时候,他都会义无反顾的冲上去。
能募集资金那就募集资金,不能募集资金那就集结科研力量。
当科研力量都开始冷落他时,他就教书育人,为国产化道路培育可用可发展的人才,而经李老的手出去的博士,那都是可以独当一面。
李老这样的人,用唐吉坷德来比喻已经不合适了。
他就像是在用自己的一生贯彻自己的道路,无论顺境逆境,他都在做自己的事情。
如此纯粹的人,吕尧至今也没见过太多。
所以吕尧连忙说道:“李老看您说的,在这件事上,我们最不缺的就是钱了。请您过来,就是希望您主持坐镇咱们的研究,我知道您这些年来培养了不少的人才,有您坐镇,我们招募吸纳人才也相对容易一些嘛。”
李老哈哈笑道:“我想我在也就这么点作用咯。”
荣念晴跟着笑道:“怎么能说是这么点的作用呢,这作用可是太大太大啦。都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您就是咱们最好的大将。”
吕尧和荣念晴两人的轮番追捧,让李老脸色都红润了几分。
之后吕尧又就接下来的发展做出了一些简单的部署,这些部署吕尧没有说具体的时间,或者具体要做什么,只是用“猜测”的方式分析了国际局势可能产生的变化,以及国际局势产生变化后,可能对东大科技圈带来的影响。
说到后面,吕尧用充满信心的语气笃定道:“不出意外的话,自研指令集+开源架构的双轨战略,将会在十年后具备独立发展能力。之后的生态建设估计仍需要5-8年的沉淀,但在科技驱动与场景创新的双重助力下,我们的国产架构绝对有望在2032年左右实现技术-生态-市场的三角闭环。”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