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脸都不要了(北宋历史) (2/4)
做到的人不多,否则诈降诈败这种计,怎会常用常新?
人在成功得意时,总是很容易飘,能保持清醒、辨明形势才难能可贵。
宋军相比于辽军,在战斗力方面,并没太大差距,可惜他们主帅不如对方将领,且这位主帅还无人可制约。
这就是个比某校长更烂的微操大师,总觉得自己上也行,实则他上真不行,没那能力。
李念道:“宋军家底厚,虽被耶律斜轸偷袭得手,但损失还在可容忍范围之内,依旧有充足的战力。”
这些宋军主要是赵匡胤攒起来的家底,可要被赵光义送上一波了,赵大要是在地下看到赵光义的操作,恐怕能气得再死一次。
弟卖兄田,心不疼!
“只是经过此败,让宋军原本对辽军占上风的局势变成了均势,被迫与辽军形成了对峙局面。”
败过一场后,宋军初时那股势如破竹的士气会受影响,但这也在可控中,毕竟战场上有胜有败很正常,常胜不败的将领和军队才罕见。
“实际上,此时的宋军对辽军,应当还占些优,只不过优势没初时大。宋军若在这时撤军,将已拿到手的好处给实际占住,还是有的赚,只是没先前赚的多。”
“当然,赵光义是不会撤兵的。这也不算大问题,宋军虽败,却还有实力继续与辽军作战。可赵光义又整了个活!”
“在和辽军对峙时,赵光义觉得耶律斜轸兵少,面对他的大军只能自保,方才被耶律斜轸偷袭得手,不过是他大意了,只要他认真起来,耶律斜轸必不可能得手。”
宋太宗赵光义版的,耶律斜轸不讲武德,他大意了没有闪!
“于是,他没选择解决耶律斜轸,只派出一小部分兵力监视,却将大军集中在围攻幽州之上。在他看来,只要攻破幽州,一切问题皆可迎刃而解!”
“赵光义想法挺好,拿下幽州,其他问题的确能得到解决,可关键是他能拿得下幽州?”
“幽州可是一座坚城,城墙又高又宽,且城中辽人顽强死守,如果没法在短期内破城……”
始皇等人皆知兵,知晓这种情况会发生什么,重兵围城城不破,那这座城实则是将宋军给围锁住了。
长久攻城不下,宋军的粮草军械会被大量消耗,士气也会陷入低迷,且还会给时间让辽军等来援军。
反倒是让宋军从战略主动变为了战略被动!
等到辽人的援军到来,宋军虽未被真实的城墙围住,但实则已被围住。
而辽军方面,在宋军重兵进攻下守住了幽州,士气大振,等援军一到,与援军里外夹击之下,宋军很难不败。
王翦评价道:“征伐大国,若对一城久攻不下,当毅然撤军,否则此城所围者非敌军,而为自己。等敌援军至,己军必危!”
王翦很有资格做这评价,他打的就是这种攻城灭国的大战,绝不能在某座城死磕,消耗太多力量,除非断定这是座孤城,不会有敌军支援,可以放心大胆地围攻。
可这幽州城显然不是孤城,其地位重要,辽军不会放弃,必定派兵前来支援。
李念道:“久攻不下幽州,对宋军最好的选择其实是撤军,趁辽军的支援尚未抵达,先撤退。可这对赵光义却不是一个好选择,他首先是一位帝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