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终为女帝,功过是非 (2/4)
在神都立武氏七庙,将长安的唐太庙和洛阳的高祖、太宗、高宗三庙改为享德庙。”
“作为一名女子,武媚以女子之身登临帝位,千古唯一,其在主政期间虽不为顶尖之帝王,但也非下游之君,有功,亦有过。”
“在功的方面,武媚发展了科举,打击门阀,扶植庶族。”
“门阀的来历,陛下和诸位皆知,便不在此多言。到隋唐时,门阀势力虽有所衰弱,但依旧很强,无论是隋室,还是唐室,都和门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是他们成了皇室,和一般的门阀有了区别。”
“隋唐时,有‘五姓七望’之说,是说天下间极有影响力的门阀士族,五个大姓,七大郡望,分别为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及太原王氏。”
“此七望者,门阀大族也,在鼎盛时的影响力甚至可与皇室相比一二,民间有‘宁娶五姓女,不入帝王家’之说。”
“据说太宗在看到《氏族志》上,五姓七望的排列比大唐宗室还高,十分不满,于是下令修订《氏族志》。”
“但这次修订后,太宗一看,仍是将五姓七望列为第一等,又让重新修订,必须以皇室为首,外戚次之,五姓七望因此被降为第三等。”
始皇帝等听后都觉得离谱,这五姓七望竟然压到了皇室头上,足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氏族志》虽可修订,但门阀的影响力却无法一日便消除,尤其是五姓七望这等大门阀,当时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都不甚发达,因而知识传播很难,人才多出于门阀士族。”
“打天下时或许用不到这些人,可等天下打完了,总不能还用将领和军士去治理天下?”
“门阀士族因此也有恃无恐,反正不管谁坐上皇位,最终都得用到他们。然而,武媚打破了这个局面,给了他们一些打击!”
“武媚派人到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她亲自考试,只要成绩达到她的标准,便能被录用,并准许官吏和百姓自荐。”
“她还进一步发展了科举。”
“科举在隋时便被杨坚设立,杨广即位后又增加了进士科,到大唐太宗时也得到一定发展,太宗甚至曾言‘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但这些时候的科举对门阀士族的打击有限。”
科举确实会威胁到门阀士族的地位,但隋时的科举做不到。
“武媚称帝后,才逐渐发挥出科举这把针对门阀士族的利器,她对科举的流程进行了修改,增多了科目,增加了录取人数。”
“另外,她还设置了武举,扩大选官范围,使科举不再为门阀士族垄断之物,让庶族的有才之士也有机会出人头地。”
“在和李治共同执政时,还下诏修订《氏族志》,将其更名《姓氏录》,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也即是能够做到五品官,都可以被抬升为士族。”
冯劫一眼便看出这法子的厉害处,笑道:“此法甚好,使士族增多,便不值得珍贵!”
确实是这样,在大唐稳定时,这法子的效果也就那样,可等安史之乱后,大量平民和庶族之人被授五品官及以上官职,从而上升为士族,士族一下子就不值钱了,谁还不是个士族?
而且,这些人还能在其中混淆视听,姓崔的都称自己出自博陵崔,姓卢的都称自己来自范阳卢……
突然冒出这么多李鬼,一下就打破了人们心中五姓七望高不可攀的形象,使他们从高处跌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