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缴械 (1/3)
与此同时,纽约的英国安全协调处,威廉正对着一封匿名邮件陷入沉思。
邮件里装有数张照片,是日军进攻公共租界时,屠杀美国士兵和洗劫租界洋行、仓库的一些照片。
威廉很清楚,只要将这些照片刊登在《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上,再配以煽动性的文字,就足以点燃美国民众的怒火,推动舆论转向支持参战。
只是这件事处处透着古怪,从利来的毒药品事件,到日军进攻公共租界,再到眼前这些恰到好处的照片,他只感觉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幕后推动着一切。
英国在远东的情报系统要强于美国,因此,威廉也早于胡佛知晓沪市发生的一切。
如果不是早就试探过总部,在看到这一连串的事件后,他也会认为这是军情六处的杰作。
如此娴熟的舆论操纵手法,这般布局,完全符合军情六部一贯的风格。
尽管FBI此前已多次警告,但面对这些照片可能带来的巨大舆论影响力,威廉明白自己无法拒绝这份“礼物”。
只是这样做之后,恐怕就要坐实是军情六部策划了这件事,但他也必将因此获得总部的嘉奖。
经过再三权衡,他最终拿起电话,吩咐下属将照片分送美国各大报社。
接下来几天,美国多家主流报纸持续报道日军在上海的暴行,舆论迅速沸腾。
英国也趁机加大游说力度,推动更多国会议员支持对日采取强硬政策。
另一边,在华盛顿双橡园的国民政府驻美大使馆内。
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的宋文,放下手中的《华盛顿邮报》,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争取美国实质性援助的绝佳契机。
他本欲立即与驻美大使胡适之商议对策,却得知对方又前往大学进行学术演讲。
他愤怒的将报纸重重拍在桌上,冷哼一声:“真是书生误国!日军已占领大半个华国,我们需要的是飞机大炮,不是博士学位!”
胡适之自1938年出任驻美大使以来,一直秉持温和渐进的外交策略,主张通过学术交流、民间演讲的形式来影响美国舆论和政策。
虽然他的演讲为华国赢得了不少同情,但实际援助却寥寥无几。而他本人,在这几年间却获得了十几个荣誉博士学位。
宋文对此极为不满,他更倾向于直接与美国政府高层谈判,甚至通过施压和强调华国抗战的战略价值,来争取实质性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他整了整西服,决定独自去拜访几位美国政要。
前些时日,由于通过孔令山的关系,他提前得知了《租借法案》的消息。
经过连日游说,虽然华国也被列入了第一批援助国家名单,但具体援助细则迟迟未定。
他必须把握这个时机,争取将一些援助落到实处。
……
美国舆论的剧烈反响,很快被潜伏在美的日本间谍传回东京。
面对全美各地不断高涨的反日情绪,日本大本营不得不紧急调整应对策略。
此时沪市,十六铺码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