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细查影踪 (2/3)
你别担心,咱们都看着呢,他敢来偷技术,咱们就把他扭送派出所!”赵铁牛放下羊角锤,嗓门洪亮:“我晚上带着我家大黄来帮你巡田,两只狗看着,他插翅难飞!”周围的乡亲都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着要帮忙,连孙师傅都捋着胡子说:“我晚上把木工房的探照灯搬来,照得跟白天一样亮。”
祝十三心里反倒松了口气——只要不是冲着破坏来的,就好办。他拍了拍手,让大家安静下来:“乡亲们别担心,我的种植方法有诀窍,外人学不去。而且王村长已经帮咱们盯着了,他不敢再来乱拍。咱们先把温棚搭好,等草莓熟了,大家都能尝到甜头。”
众人这才放下心来,干活的劲头更足了。阿黄也跟着忙前忙后,一会儿帮着叼起散落的扎带,一会儿跑到灶台边蹭红糖姜茶,被陈桂兰笑着拍了拍头:“你这小家伙,比人还会享福。”
中午吃饭时,田埂上摆起了三张长桌,是孙师傅连夜用木板拼的。陈桂兰炖了两大锅土豆炖排骨,肉香飘出半里地;张婶烙的葱花饼金黄金黄,咬开还掉渣;李大爷家腌的芥菜丝脆生生的,孙师傅带来了自家酿的桑葚酒,赵铁牛扛来了大桶的凉白开。王村长端着酒碗,对围坐的乡亲们说:“各位老少爷们,十三这孩子有本事,想带着咱们种草莓致富,镇上领导特别支持!只要这示范园搞成了,农业补贴一下来,买苗、买膜、买肥料都能省不少钱,以后咱们祝家村,就不愁没钱赚了!”
“真能省那么多?那太好了!”祝十三还没说话,赵铁牛先拍了桌子,“我家那四亩洼地,种玉米一年才赚几千块,要是种草莓能多赚,我第一个报名!”桂英嫂子也笑着说:“我家男人在外打工,我一个人在家带娃,要是能在家门口种草莓赚钱,比啥都强。”刘老栓赶紧举起碗,酒都洒出来了也顾不上擦:“十三,我敬你一杯!以前是我猪油蒙了心,以后你指哪我打哪,你让我种几亩我就种几亩,绝不含糊!”
祝十三笑着和他碰了碰碗:“刘叔,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咱们都是一个村的,有钱一起赚,日子才能过好。”众人都跟着鼓掌,笑声和米酒的清香混在一起,飘得很远。
下午刚开工,就见一辆警用摩托车“突突”地往草莓园驶来,骑车的是派出所的小张,制服下摆被风吹得飘起来。他手里拿着一张打印的照片,还有一张名片:“祝十三,王村长让我把这个给你。这是赵磊的正面照,背面是他的基本信息,还有我的手机号——要是他再出现在村里,或者给你打电话骚扰,你直接打我手机,我五分钟就能到。”
祝十三接过照片,只见上面的男人留着寸头,戴一副细框眼镜,嘴角挂着一丝精明的笑,眼神里透着股算计的劲儿,正是那晚在山坡上拍照的人。背面写着赵磊的籍贯、公司地址,还有一串手机号。他把照片和名片揣进兜里:“谢谢张警官,辛苦你跑一趟。”小张摆了摆手,目光扫过忙碌的乡亲们,笑着说:“应该的,你们搞产业不容易,我们肯定得保驾护航。对了,王村长说镇上月底要组织种植技术培训,让你也去当讲师,给周边村的种植户讲讲经验。”
“我去讲经验?”祝十三愣了愣。王村长笑着说:“你这草莓种得这么好,就是最好的经验。到时候你就说是跟着姑父学的,再编些普通的种植技巧,既能应付过去,又能给咱们村争光。”祝十三明白了,这是要让他“藏拙”,他赶紧点头:“我知道该咋说。”
夕阳西下时,六亩草莓园的温棚终于搭好了。一排排银亮的拱架像展翅的银鸽,整齐地排列在田地里,无滴膜被风轻轻吹起,又稳稳落下,像一片波光粼粼的银色海洋。祝十三走进温棚,用手背试了试棚内温度——比外面高了足足六度,湿度也刚刚好。他弯腰摸了摸草莓苗,经过秘法催生,苗上的小花苞已经变成了淡白色,花萼都舒展开了,再过三天就能开花。周老栓和赵铁牛正在给温棚拉防风绳,孙师傅则在检查每个焊点,确保万无一失。
“十三,你看这温棚多气派!”李大爷走进来,用粗糙的手摸了摸塑料膜,“我活了六十岁,就没见过这么规整的棚子!孙师傅的手艺,加上你的图纸,咱这棚子别说扛霜降,就是扛小到中雪都没问题!”祝十三笑了,他掏出那个磨得发亮的笔记本,翻开写着乡亲名字的那页——李大爷、张婶、孙师傅、赵铁牛、王秀莲、刘老栓……每个人的名字后面,他都认真画了颗红五星。这些人,都是他的底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