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激流勇进调整岗位 (2/4)
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名字,“你刚从学工处过来,知道辅导员累,可你没体会过招生办填志愿那阵的忙,去年我帮招生办盯数据,连续一周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眼睛都快花了。”
周彤点了点头,然后缓缓地坐在鹿鸣对面的椅子上,仿佛身上背负着千斤重担一般。她深深地叹了口气,感慨地说道:“可不是嘛,想当年我当辅导员的时候,那可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啊!半夜两点还得跑去医院陪学生挂水,家长的电话更是随叫随接,一点儿都不敢怠慢。本以为转去机关工作能稍微轻松一些,没想到科发院对接项目也是一样的忙碌,根本就没有时间喘口气。”
说到这里,周彤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整理自己的思绪。接着,她抬起头,目光直直地看向鹿鸣,继续问道:“鹿主任,您说党办、组织部那些部门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是‘晋升快车道’吗?我有个同学在省委党校当老师,他跟我说他们学校党办的人每天都要写材料写到半夜,压力大得很呢。而且我还听说有个顺口溜,叫什么‘紧跟组织部,年年有进步’,您觉得这话靠谱吗?”
我笑了,从抽屉里摸出颗水果糖递给她:“我年轻的时候也羡慕过党办、校办的人,觉得他们离校领导近,提拔快。有次跟党办的老张一起出差,他带了三个笔记本,路上还在改***的报告,跟我吐槽说‘天天熬得头发掉光,就算提了职,身体也垮了’。” 我又指了指自己的膝盖,“我这老寒腿,就是当年在科技处跑项目落下的,冬天去外地对接企业,在火车站冻了三个小时,回来就落下病根了。”
正聊着,门口探进来个脑袋,是图书馆的老陈。老陈比我大两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里拎着个保温杯,里面泡着枸杞。“老鹿,听说你要去转化中心了?” 他走进来,往窗边的椅子上一坐,“我跟你说,还是图书馆舒服,每天整理整理书籍,看看报纸,到点就下班,就是这辈子别想升职了,你看我在图书馆待了二十年,还是个副主任。”
我接过老陈递来的茶杯,抿了一口温热的枸杞茶:“你那是神仙日子,我可过不惯。” 我想起上个月去化学系调研,系里的李教授拿着一叠专利证书叹气,说 “这些成果放在抽屉里可惜了,要是能转化成产品就好了”。也就是那时候,校领导找我谈话,说要成立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问我愿不愿意去当个区域办主任。而我看着老领导程院长在沙河研究院干得这么好,这边化生学院李教授一直想请我去他主持的阳光研究院,去当执行院长常驻那里,现在趁这次机构调整,我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申请调整岗位。
“你说的轻松,那只是对于那些想要躺平的人而言罢了。”我缓缓地放下手中的茶杯,然后用手指了指窗外,接着说道:“你看看楼下那排银杏树,它们刚种下的时候,还不过是只有胳膊粗细的小树苗呢,可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成长,现在它们都已经长得如此高大,甚至能够遮天蔽日了。我们这些在行政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的人,其实就和这些银杏树一样啊。年轻的时候,我们拼命地努力生长,不断地拼搏奋斗,但是等到年纪大了,就不得不给那些新的幼苗腾出空间来。”
老陈听了我的话,先是摇了摇头,然后微微一笑,说道:“也只有你能想得这么开啊。上个月审计处的老吴还跟我抱怨呢,他说他都已经五十岁了,却还得每天去查账,经常加班到半夜,而且晋升也根本没有什么指望了。他后悔当初没有选择去工会工作,觉得工会多好啊,每天就是组织一些活动,再给大家发发福利,既轻松又自在。”
“工会也不是谁都适合。” 我想起工会的张姐,去年学校搞教职工运动会,张姐忙前忙后,从场地布置到奖品采购,瘦了好几斤,“张姐跟我说,工会看着轻松,其实要考虑到每个教职工的需求,比如退休老师的体检、年轻老师的联谊,哪件事都不能马虎。”
周彤在旁边听着,忽然说:“鹿主任,我之前听人说‘没有绝对最香的部门,只有最适合的’,以前还不信,现在觉得真是这么回事。我当辅导员的时候,就想找个不用天天跟学生打交道的岗位,转来科发院之后,虽然忙,但能帮教授们对接项目,觉得挺有意义的。”
我点点头,起身从铁皮柜里拿出一个旧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是我刚进科研处时写的字:“岗位无好坏,尽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