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16章: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5/5)

可用于团队的 “自主科研项目”(如支持青年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学生科创项目);20% 可作为 “科研激励资金”,用于奖励项目核心成员(需按学校薪酬管理规定发放)。

    这一方案的推行,让结余经费从 “沉淀资金” 变成了 “创新火种”。2024 年初,土木工程学院郑教授团队与 C 企业合作的 “桥梁抗震加固技术服务” 项目结题,产生结余经费 36 万元。按照方案,团队将 18 万元(50%)转存至备用金账户,用于后续为企业提供 “加固效果跟踪检测” 服务;10.8 万元(30%)支持了青年教师李博士的 “新型抗震材料研发” 小课题(该课题后续成功申报了市科技计划项目);7.2 万元(20%)用于奖励项目团队,激发了成员的积极性。

    “以前结余经费就像‘鸡肋’,现在却能‘变废为宝’—— 既延续了原项目的价值,又支持了新研究,一举两得。” 郑教授说。更重要的是,这一方案还吸引了更多企业合作 —— 不少企业表示,“高校能合理利用结余经费,说明经费管理高效、透明,我们更愿意投资。”

    除了横向项目,科发院还将这一 “灵活配置” 思路延伸到专利转化经费管理中。针对专利转让费、许可使用费的结余,推出 “结余经费反哺研发” 机制:结余经费的 60% 可用于专利的后续维权、二次开发(如将发明专利转化为实用新型专利);40% 可用于科研团队的 “专利培育计划”(如资助团队申请新的核心专利)。2023 年,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陈教授团队的 “新型肿瘤靶向药物专利” 以 500 万元转让给 D 药企,扣除相关税费后结余 80 万元。团队用 48 万元(60%)委托律师事务所进行专利维权(打击了 2 起侵权行为),用 32 万元(40%)资助了 “靶向药物递送系统” 的专利申请,目前该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专利转化不是‘一卖了之’,结余经费的合理利用,能让专利的价值持续释放。” 科发院知识产权管理科科长杨明表示,近两年来,我院专利转化结余经费用于 “二次研发” 的比例达 75%,带动新专利申请数量增长 40%,真正形成了 “专利转化 - 经费结余 - 新专利培育” 的良性循环。

    16.3 管理创新见成效:从 “管控” 到 “服务”,让经费真正赋能科研

    无论是政府计划项目的 “全周期协同”,还是横向项目与专利转化的 “精细化把控”,科发院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核心思路,始终是 “从管控转向服务”,不把经费管理当成 “约束”,而是当成 “保障”,用专业、灵活的服务,让科研工作者 “省心、放心、安心”。

    这种管理模式的成效,不仅体现在数据上:近三年,我院政府计划项目立项数年均增长 18%,横向项目合作金额年均增长 25%,专利转化收入年均增长 30%;更体现在科研工作者的口碑上,在 2024 年的科研团队满意度调查中,“经费管理服务” 的满意度达 95%,较 2021 年提升了 20 个百分点。

    “以前觉得科发院是‘管项目的’,现在觉得是‘帮我们做事的’,从预算编制到经费使用,遇到问题找科发院,总能解决。” 这是不少科研工作者的共同感受。而对于科发院而言,这份认可既是鼓励,也是责任。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末世:我能无限重生 公主登基怎么了,复仇没耽误啊 重生之UFC六冠王 腰刀 惨遭流放?我带神豪系统娇养全村 透视不赌石,你又在乱看 娇妾无情 重回七零,嫁给科研大佬生三宝 年代婚宠:对照组女配被糙汉宠哭 随军一夜怀三宝,我在八零躺赢
相关推荐:
末世:我能无限重生 公主登基怎么了,复仇没耽误啊 腰刀 惨遭流放?我带神豪系统娇养全村 娇妾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