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义军齐聚 (2/3)
p; 江朔越是喜悦,李隆基父子的心就越往下沉,早听假裴旻说江朔是什么“江湖盟主”,没想到这什么帮什么盟竟能聚集起数万人之众,更想不到,还有胡人教派来助拳,尤其摩尼教是李隆基钦定的邪教,没想到这些年来竟然悄悄发展到如此壮大。
江湖豪杰虽然杀伤了大量贼兵,但他们并非军队,与全副武装的铁甲骑兵交锋不啻于以命相博,自身伤亡亦十分惨重。江朔看着城下血战焦灼又忍不住想要跳下楼去助战。
正当此时,西面尘头又起,竟然是吐蕃骑兵去而复返了,城楼上众人皆心道不好,吐蕃人方才连续两度遭袭,以致溃败逃离,但他们损失并不惨重,此刻战事焦灼之际,他们转头杀了回来,对联军及义军绝非好消息。
只是那吐蕃骑兵好生奇怪,江朔目力极佳,展目望去却见吐蕃人一个个丢盔弃甲,竟比去时还要狼狈。
吐蕃人眼见眼前这幅混乱的场景,显然也是一愣,但也只是犹豫了片刻,他们立刻转头向南奔去,竟不加入战斗。然而就在他们骑队南旋之际,忽又有一军自南而北兜杀过来。
这支军队人皆轻甲马不具装,骑士们身穿黑袍头戴红色抹额,手持环首长刀,是一支轻骑兵,正因如此他们的速度远比重铠的吐蕃人要快,吐蕃人见了这支轻兵,如见瘟神,转身向北逃窜。
但骑兵策马转身哪能如人般灵便?好不容易调转过来,北面已出现了另一支同样装束的轻兵,两军南北合击,将吐蕃人牢牢钳住,吐蕃人以自己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战场上犹豫就难逃败北。
顷刻间吐蕃人便被撕得粉碎,西边鼓号声不绝,第三支骑兵队伍出现在原野之上,想来这才是迎头击溃吐蕃人的主力,不待中军赶到,两支前出的先锋已然将吐蕃残军歼灭了。
楼上众人见此情景,皆已热泪盈眶了,如此激战的场面,如何能少了这支军队——大唐朔方骑兵,西军乃至唐军最后的精锐之师。
三路唐军在城西汇合,并不急于冲入战场,似乎在酝酿战术,又似乎在整理队伍,准备发起致命一击,这不动的威力却远强于直接冲锋,离得近燕军骑兵已然动摇,撇下缠斗的对手想要向东逃窜,这股恐惧的战栗迅速从西至东传遍了五万燕军。
唐军似乎等的就是这个时刻,忽然齐催战马,发起了冲锋,他们不似其他各路人马一头撞入阵中,而是如旋风般地扫过战场的北缘,削果皮一般将最外层的燕军尽数斩杀,他们奔驰数里,横贯整个大战场,又折转回来……
这便是所谓“犁庭扫穴”之法,不求一次杀伤多少,而是保证己军始终锋锐!
联军、义军齐声喝彩,使坏般地把燕军往北面让,燕军则慌不择路,拼命往南挤,如此扫荡再三,整个战场都向南移了过来,本来主战场距离城墙足有一里,城上唐军忽然发现敌人距离自己只有两百步了,他们突然明白过来,也高声喝起彩来。
大唐禁军配备的臂张弩只适合城内治安,一百步内又准又狠,但其射程远不如野战部队的长弓,虽然丈许高的陈仓关城可以增加射程,但终究战场离得太远了,数千禁军看着城下激战也只有干瞪眼的份。
此刻敌军被推进到两百步内,已进入臂张弩的射程,怎叫禁军不喜?他们也无需上官指挥,各自持弩,寻找目标射出铁矢。燕军骑兵无法登城,只有被射杀的份,转身想跑,却被背后的联军堵了个严严实实,向往东西两头逃窜,却见唐军骑兵早已分为两路,扫荡外逃之敌。
城下各路义军也开始整顿队形,步兵在前,射手在后,骑兵在两翼,如此阵势叫燕军不敢轻易回头来攻,城上城下箭弩齐发,战场仿如成了猎场,自安史叛乱以来,唐军何尝有过如此惬意的场景?
江朔忽然明白了,方才来到战场的最后一支军队中便藏着本次奇袭合围的谋划者与总统帅,自他到来后,一番调动充分利用了敌人的恐惧与己方各军之专擅,甚至连城头的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