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分割左相,授韦谅尚辇奉御(2\/2,求追读求月票) (4/5)
卿的事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年初的那件案子,到现在还没查清楚,让李隆基有些怀疑李林甫已经老了,还要不要对他继续信任。
这让李隆基犹豫。
但现在,贺知章给了更好的选择。
“陛下英明。”贺知章躬身,道:“敢问陛下,如今卢奂被贬,空出一个兵部侍郎,陛下打算调谁过去?”
李隆基微微一愣,脸色沉吟道:“是啊,还有一个兵部侍郎。”
“朕还没有想好。”李隆基抬起头,看向远处长安上空的天空,轻声道:“如今的情况,在李彭年回来之前,是达奚珣以兵部郎中领兵部侍郎事……八郎你也看到了,左相原本推荐他在几年后任兵部侍郎,如今他再暂时主持一阵兵部也是没有问题的。”
贺知章很识趣的将自己原本要说的话吞了回去,然后说道:“李彭年从辽东回来起码需要大半个月。”
“让达奚珣一个人是有点吃力,不过还有,驾部郎中和库部郎中也都在长安,更别说还有韦谅。”
李隆基笑笑,看向贺知章道:“左相临终前,最推荐的人就是他,说他目光敏锐,有奇技,善行动,不拖沓,若是石堡城他能夺回来,他希望朕能重用他,八郎,你和他接触也不少,你如何看他?”
贺知章神色沉吟起来,缓缓道:“臣和韦郎接触的虽然看起来不少,但细数起来,也不过是四五次而已,有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多说几句话,就比如玉真公主夜宴那日,他做了两首诗就走了,一句话也没来得及讲。”
“那是西北的战事,职方司传回来的消息。”李隆基笑笑,说道:“很快就会好消息传回来了。”
“老臣这里恭喜陛下了。”贺知章轻轻躬身,然后说道:“尽管老臣和他接触的不算太多,但其人文采不俗,武功亦有建树,但他最令老臣欣赏的,是年少专心,更用心在朝政上,而不是像老臣一样,沉迷在诗酒之中。”
诗词小道也,贺知章能看的出来,韦谅并没有在这方面深入研究的打算。
“是啊!”李隆基微微颔首,道:“他的确用心政事偏多,左相也是极赞赏的。”
“是。”贺知章感慨一声,说道:“陛下知道,老臣如今和李太白走的近,畅饮之间,偶尔有酒中八仙之说,老臣便想,是不是能将韦郎也拉进来,凑个饮中九仙,也好超越前人。”
“哈哈哈!”李隆基忍不住的笑了起来,指着贺知章道:“好你个贺季真啊,你可是真敢想。”
“臣也只是想想而已,以臣看,韦谅其人,其实更像是宋相,姚相,他们虽然一样诗才惊人,但很少将心思放在这上面。”贺知章感慨一声,道:“看这奏本上的用词,老臣能看得出来,左相对他很信重,甚至他们是同一类人。”
李隆基有些意外的看着贺知章。
贺知章微微躬身,说道:“陛下,左相多年用心在和籴法之上,内外调运粮草,于天下有大功,然而,老臣却明白,左相更用心在天下兵事之上,尤其是募兵制,毕竟长远看,募兵制太过冲击人心。”
“这是陈词老调了。”李隆基摆摆手,这种话,以前也不是没有说过。
募兵制会导致地方将领私兵增多,从而人心动摇,这一点,不仅牛仙客,很多人都能看得到。
但,大唐的情况就是这样。
募兵制的成立,府兵制的崩溃并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均田制的崩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