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他不吃牛肉 (4/11)
你探讨一番。”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由秦汉医学家集体整理而成,托名神农氏所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位列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分三卷,载药三百六十五种。
而《本草纲目》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附药图一千一百多幅、方剂一千一千多首,采用自然属性分类,涵盖药物形态、产地、炮制及跨学科知识。
《神农本草经》以形而上学的“气”为理论基础,奠定中医药整体观与辨证用药原则,被列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配伍原则至今仍是临床用药基础。
而且专精于中医理论体系构建。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后来孙思邈的《千金方》,都是参考他的。
而《本草纲目》在生物学、矿物学、农学等领域贡献突出,但对中医临床的直接影响较弱,最多只是作为一个目录。
可惜这两部医术在满清的时候,因为某个十全老人被毁了一部分。
后来小鬼子入侵的时候又被偷走和销毁了一部分。
温禾在藤榻旁的石凳上坐下,接过孙思邈递来的凉茶抿了一口,笑着道:“孙道长过誉了,这不过是晚辈整理的一些零散记载,能得您认可,已是荣幸,您说的当归养血,晚辈倒觉得可搭配白芍,既能增强滋阴之效,又能缓和当归的温燥。”
孙思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法甚妙!当归配白芍,一温一凉,一补一敛,确实能兼顾养血与护阴。小郎君年纪轻轻,对药材配伍竟有这般见解,实在难得,不知这些医理,你是从何处学来的?”
温禾握着茶盏的手顿了顿,眼底掠过一丝复杂,随即轻声道:“这些都是晚辈从一位故去的老师那里听来的,那位老师学识渊博,曾留下许多医书手稿,晚辈只是将其整理抄录,偶尔琢磨些配伍之法罢了,可惜老师早已仙逝,晚辈也没能尽得他的真传。”
他有些无奈,总不能说他是抄袭后人的吧。
不过他确实也学过一些,以前穷,没钱看病,所以院长会请附近的老中医来。
他也耳濡目染了一些。
孙思邈听到温禾说他老师故去了,脸上露出几分惋惜,轻轻叹了口气:“这般有学识的医者,竟已不在人世,实在可惜。若是能与他当面探讨医理,定能受益匪浅。”
说着,他将《本草纲目》小心收好,目光落在温禾身上,语气缓和了些,“不过小郎君今日特意来后院,想来不是为了与贫道探讨医书吧?莫不是前院有什么事?”
温禾见他主动问起,便顺着话锋道:“孙道长猜得没错,前院确实来了两位客人,还得劳烦您移步去看看,是翼国公与宿国公,翼国公旧伤缠身多年,近来愈发严重,今日特意来府中,想请你诊脉。”
孙思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放下手中的茶盏,起身整理了下道袍,伸手将药箱提了过来:“病人便是病人,没有身份高低差别,王公贵胄或是贩夫走卒,在贫道面前都是一样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药箱检查里面的诊脉垫与常用药材,指尖拂过药箱里整齐摆放的银针,语气带着几分郑重。
“走吧,咱们这就去前院,别让二位国公久等。”
温禾跟着起身,两人并肩往前院走。
路上,温禾想起秦琼平日的状态,忍不住补充道:“孙道长,我之前听人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