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刚出长安,就遇到劫道的 (3/5)
他们难以下咽的饭菜,竟是别人梦寐以求的美食。
田埂上瞬间安静下来,只有风吹过庄稼叶子的沙沙声。
温禾看着三个小家伙沉默的模样,心里轻轻叹了口气,缓缓开口,语气里满是感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写这首《悯农》时,想必也是真的见过农户的疾苦,才会写出这样字字泣血的诗句。
据说李绅刚进入官场时,确实以清廉正直著称,任地方官期间,曾开仓赈灾、修缮寺庙、治理虎患,部分史籍记载他的政策虽然严苛,却实实在在帮百姓解决了不少难题。
可讽刺的是,随着官位越来越高,李绅却渐渐变了。
他开始沉迷于权力和财富,生活变得奢靡,甚至还利用职权欺压百姓,最后在史书中留下了“酷吏”和“贪婪”的骂名。
两首流传千古的《悯农》,最终却成了对他自己最大的讽刺。
“你们现在觉得这糙米饭不好吃,可对庄户们来说,这每一粒米,都浸着他们的汗水。”
温禾看着三个小家伙,语气认真了几分。
“从春耕播种,到夏日除草,再到秋日收割,要经过大半年的辛苦,才能收获这一碗饭,现在让你们体验这些,不是故意为难你们,是想让你们知道,咱们吃的每一口粮食,都来之不易。”
温禾也知道,自己不可能马上改变三小只。
但至少能够在他们心里种下一个同理心的种子。
……
“哼,他也不怕这番话被有心人听了去,弹劾他。”
立政殿内。
李世民手中捏着一份刚送来的奏报
是说温禾今日带着三小只出门的事情。
上面特意写了那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被特意用朱笔圈了出来。
他放下奏报,手指轻轻摩挲着纸面,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随即抬眸看向站在一旁的李承乾,语气带着几分考较:“你先生在农庄作的这首诗,你可明白其中的意思?”
李承乾闻言,微微躬身,沉吟片刻后眉头轻蹙,脸上带着几分似懂非懂的困惑。。
迟疑了片刻,他还是壮着胆子问道:“儿臣有一事不解,既然四海之内皆有田地耕种,收成也该充足,为何那些农夫依旧会饿死?”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玉如意,缓缓站起身,背着手从御阶上走了下去。
李承乾的目光紧紧跟着父亲的身影,不敢有丝毫偏移。
直到李世民走到大殿门口,望着窗外庭院中抽芽的柳树,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因为有些人,吃的太多了。”
李承乾愣在原地,眉头皱得更紧了,依旧有些糊涂。
但是很快,他便回想之前温禾说过的。
“若是我们能少吃些,他们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