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291章 陆北顾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求月票!】 (1/3)

      当陆北顾那篇同样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被张贴在章衡雄文之侧时。

    阁内外,原本因章衡文章而起的赞叹声浪,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咽喉,瞬间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

    “嗟夫!世之治者每惑于刑赏愈繁而世风愈漓,世风愈漓而刑赏愈繁。循环相因,伊于胡底?”

    陆北顾开篇一问,如同惊雷般炸响在众人心头!

    他没有像章衡那样高屋建瓴地定义刑赏本质,而是问了一个历代统治者都不断深陷其中的恶性循环怪圈!

    ——为什么无论是刑还是赏,都无法制止世风愈下,甚至愈来愈下呢?

    年轻的章惇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脊椎窜上头顶。

    此等直指核心、近乎“诛心”的开篇提问,简直比他还要气盛!

    就连章衡看了第一段之后,也忍不住下意识地向前一步,目光死死锁住那篇文章,继续认真看了下去。

    “实乃刑赏治肌体而非肺腑,能禁暴于已然,难遏恶于未萌;能旌善于形迹,难育德于本源。治国若专恃二柄,犹医者独用针砭而舍汤药,岂可久乎?”

    而在第二段,陆北顾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同时,他彻底撕开了刑赏作为治国工具的根本局限性!

    章衡论“刑赏乃末,仁心为本”已是极高见解,而陆北顾此言,则将刑赏近乎定位为一种类似针砭的外科手段,而不是根本的治疗方式。

    苏轼猛地一拍大腿,仿佛被点醒了什么。

    在苏轼看来,将治国比作医人,将刑赏比作“针砭”,而将根本的治理比作“汤药”,这比喻不仅新颖,更蕴含着对“专恃刑赏”的否定!

    此时的苏轼,隐约感觉到,这篇文章所蕴含的颠覆性力量,远超他的想象。

    他仿佛看到了一把开山巨斧,正劈向千年治术的根基!

    “夫察病源者,贵在悉时势人心之由。昔商君徙木示信,法行如矢,然不究秦俗贪戾之原,徒以峻法迫民,虽强于一时,终民心离尽,此知法而昧本,忠失其厚也。”

    第三段,陆北顾并未止步于批判,而是精准地剖析了弊病的根源,那就是在于统治者“不究本源”的施政思维。

    他举商鞅徙木立信、法令森严却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的经典案例,深刻指出不探究民风贪戾的深层原因,只知用严刑峻法去强行压制,这就是典型的“知法而昧本”!

    章衡文中也论及秦法之失,但陆北顾此论,将批判的矛头从“法”本身,精准指向了“不究本源”的施政思维,立意显然更深一层。

    林希的脸色已经由难看转为苍白,他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犀利文风,在陆北顾此等洞穿本质的剖析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子曰‘听讼,吾犹人,必也使无讼乎’,刑赏非务宽纵,贵在施治得中,使峻剂不伤本元,缓药不滋痼疾,斯为至矣。”

    而在犀利批判之后,陆北顾在第四段里,亮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

    他引用孔子“必也使无讼乎”的至高理想,明确指出“忠厚”的真谛并非简单的宽纵,而在于“施治得中”。

    就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木叶:我每月刷新一个被动技 天渊 诸天影视从小欢喜乔卫东开始 海贼:我以响雷果实纵横大海 被御兽叫妈后,我被一路带飞! 该毛茸茸上场乱杀了 我从末世开始无敌 参北斗 穿书暴君:截胡天命之子后宫 意外怀孕我获得签到系统
相关推荐:
诸天影视从小欢喜乔卫东开始 该毛茸茸上场乱杀了 参北斗 穿书暴君:截胡天命之子后宫 七零真千金纯又欲,糙汉顶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