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针锋相对 (2/3)
p; 福建举子们也是议论纷纷。
“哼,陆北顾虽名盛,焉知不是浪得虚名?今日对上林希与章氏叔侄,定教他原形毕露!”
“章衡沉稳渊博,章惇锐气逼人,林希文辞犀利,此三人联手,蜀中焉有胜算?那苏洵年长,文章老道,但其子辈与那陆姓举子,终究少了几分火候。”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我不是针对谁,我的意思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这些人之所以这么狂,是因为福建在这个时代,科举不止是比蜀地强,而是比全国所有的路都要强,还是断档领先的强!
强到什么地步?
终北宋一朝,福建路是唯一一个进士总人数能达到三千人以上的路,而第二是两浙路,人数为两千多人,并列第三则是江南西路和江南东路,都只有一千人出头。
至于四川,四个路绑一块加起来才出了一千五百多名进士,连福建路的一半都不到。
如果把四川四路拆开,以单个路来论进士人数,那更是只能给福建路凑个零头。
而进士人数,无疑是最能反映文教水平的指标。
所以说,林希那句话,在客观上其实没毛病,只是主观上,很难让蜀人接受.谁出门在外能接受让人说自己家乡不行啊?
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肯定是忍不了的,所以才有了这番较量。
但更让陆北顾意外的是,蜀地举子们看到他的身影,却都如同看到了主心骨一般。
“是泸州陆北顾!”
“听说他前些时日曾代表国子监与太学刘几较量,正面胜之!”
蜀地举子们纷纷围拢过来,行礼问候,眼中充满希冀。
陆北顾一一还礼,神色开始变得有些凝重了。
因为他能很清晰地感受到那些希冀目光里的重量,那是蜀地举子们对“文教尊严”的寄托!
作为蜀人,他在这场较量里,必须倾尽全力。
否则的话,陆北顾过不去自己心里这一关。
又过了片刻,今日出战的三名福建籍举子终于现身。
为首一人大约三十岁左右,面容清癯,行走间步伐沉稳,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度。
此人正是章衡,甫一出现,便引得福建士子一阵低声议论。
紧随其后的是年轻的章惇,看样貌估计连二十岁都不到,顾盼之际精光闪烁,整个人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
最后一人,约二十五六岁,他便是此次争执的始作俑者,状元热门之一的福清林希。
他步履轻松,一路走过来,与相熟的福建士子含笑点头,那份自信就仿佛胜券在握一般。
来到临水阁楼,双方站定。
“这位想必便是近来声名鹊起的泸州陆北顾了?”
林希拱手道,他的话隐含着一丝挑衅的意味。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