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教其为丧髽之法当卑小 (2/3)
sp; 很快,第一轮帖经题的结果便公布了出来。
“国子监,程颢对五十道、程颐对四十八道、陆北顾对五十道。”
“太学,刘几对五十道、陈属对四十九道、魏功达对四十九道。”
“双方平手。”
闻言,堂下顿时响起一阵惊呼。
国子监三人竟能以如此高的正确率,跟太学的精英打成平手!
说实在话,这完全超出了围观众人的预料。
杨安国紧绷的脸庞第一次露出了些许笑意,腰杆似乎也挺得更直了些。
胡瑗依旧面色平静,只是目光在陆北顾三人身上多停留了几瞬。
刘几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恢复傲然他控制不了队友犯错误,不过对于他来讲,这不是什么问题。
因为下一轮的墨义题,他自信天下无敌。
而程颐听到结果后,则一开始显得有些惊愕,随后变得有些紧张了起来。
程颐很重视这次比试,在比试前做了大量准备,昨晚甚至没怎么睡着觉,而他这时候一想到他叮嘱了好几次的陆北顾没掉链子,反而是他自己掉链子了,就觉得心跳都好像漏了一拍似的。
接下来的墨义取题,跟帖经是同样的流程。
随机从不同人出题组成的题库里抽题,然后交由书吏誊写成考卷,发给几人。
而相比于帖经,墨义的难度骤然提升。
毕竟,墨义的题目不仅要求解释经文字句的本义,更要引述权威注疏,甚至辨析不同注家观点,阐释其在经义体系中的意义。
参与比试的几人神情都明显凝重了起来。
第一道墨义题就很上强度。
“《春秋·庄公七年》:‘星陨如雨。’《公羊传》释‘如雨者何?如雨者,非雨也。非雨则曷为谓之如雨?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穀梁传》则云:‘著于上,见于下,谓之雨;著于下,不见于上,谓之陨’,二传于‘陨’、‘雨’之辨,其意为何?‘不修《春秋》’之语谓何?”
沉思片刻后,陆北顾提起笔写道。
“《穀梁》析‘陨’‘雨’之异,其意亦在圣人笔削,唯取‘陨’之实,弃‘雨’之虚,以正视听。二传殊途同归,皆在彰圣人之微旨,正名实之辨。
《公羊》辨‘如雨非雨’,意在申经记录之严谨,斥凡俗误传,引‘不修《春秋》’之‘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则指原载或更近神异,孔子修《春秋》时删其怪力乱神,以合常道。”
这次比试,明显是要从墨义开始,就尽可能地拉开差距的。
所以,题目越往后面越难。
直到有一道出自《礼记》的墨义,把陆北顾都给难住了。
“《礼记·檀弓上》:‘南宫縚之妻之姑之丧,夫子诲之髽曰:尔毋从从尔!尔毋扈扈尔!’郑玄注:‘从从,谓大高;扈扈,谓大广。教其为丧髽之法当卑小。’谓‘髽’为何发式?夫子叮咛‘毋从从’、‘毋扈扈’此细微之诫,于礼何哉?”
前半部分陆北顾倒是会答,干脆写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