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童谣 (2/3)
是要学那哪吒,做点积德的事”
“真的假的?韩家?”
“嘘小声点!八成是!韩家以前那位老太公在世时,可是有名的善人!兴许是他儿孙都看不下去了!”
“唉,要是真的就好了”
流言如同投入死水潭里的石子,一圈圈涟漪迅速扩散开来。
哪吒的故事和在泸川城素有名望的韩家可能出手的消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在绝望的城中点燃了一丝微弱的希望火种。
人们开始不自觉地期待着,期待那个驭风火轮持火尖枪的“哪吒”,真的能出现在这水患粮荒的泸川城。
这期待的目光,无形中汇聚到了韩家“韩记米铺”那扇从下暴雨开始就始终紧闭的大门上。
其实城中数得上号的土豪家族,在这次的事件中基本都是如此作态,既不参与哄抬粮价,也不对外出售粮食。
韩记米铺后院,韩子瑜正与一位管事模样的中年人低声交谈。
“粮呢?调集得如何?有多少把握?”
韩子瑜看着窗外淅沥的雨,问道。
“十成把握,调集的粮食足够了,只卖给城内户籍的老弱妇孺,每人每日限购一斗,价钱的话”
他顿了顿,报出一个数字:“糙米,每斗五十文。”
五十文,比平常在七十文左右浮动的米价还要低很多,算上运输和储存成本,就是赔本赚吆喝了。
而之所以只卖给城中的老弱妇孺,却不是人人都有份,是因为怕不做限制的话会有蓄意捣乱者,凑个几百人磨磨蹭蹭地排队,导致真正急需口粮的人得不到粮食。
而绝大多数城内需要口粮的家庭,肯定家里都是有老弱妇孺的,最起码每日来买一斗低价米的人总能派得出来,这些米省着点吃足够维持一家人生存了。
这些事情,是韩家的家主,也就是韩子瑜的父亲定的。
韩子瑜明白,这个价格韩家是铁定要赔进去一大笔钱的。
但正如陆北顾所说,这钱,未来在盐法变动中,未必不能连本带利地赚回来。
况且,父亲最终肯点头,恐怕也是被粮商那难看的吃相和城中日益紧张的局势所迫。
再不出手,万一饥民彻底失控,城内真出了大乱子,韩家的众多资产也难独善其身。
“明日辰时初刻,准时开铺!今晚先让伙计们在门口贴出告示,写明限购规矩和价钱!”
“另外。”韩子瑜压低了声音,“安排几十个机灵可靠的,混在人群中,一旦有粮商的人或者青皮无赖敢趁机捣乱、哄抢,或者故意煽动闹事,给我狠狠地打!打出韩家的威风来!但要记住,只打挑头的,下手要有分寸,别出人命,也别让州衙抓到把柄!”
“明白!”管事重重颔首。
韩家能在泸川屹立百年,靠的可不仅仅是乐善好施。
次日清晨,雨依旧未停。
“韩记米铺”那扇紧闭了多日的厚重木门,在辰时初刻准时“吱呀”一声,缓缓向内打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