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两百五十五章 狄同判是如何跟地方土豪讲道理的 (2/3)

要来泗水县么?”

    “回老师的话,是因为水利,水利能够改善农田的灌溉,让百姓更好耕作,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吕公孺回答得很利索:“好官都要对水利上心!”

    这一听就知道是吕家其他人讲的,但狄进还是不吝夸奖,微笑道:“公孺说得不错!正是这个道理!”

    古代王朝是农耕社会,水利一直是重中之重,如今更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重视,朝廷几乎每年都要在各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水利建设,所以谈到宋朝的名臣,往往与水利分不开。

    陈尧咨的二兄陈尧佐,在水利上就颇有成就,为防钱塘潮,提出“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发明“木龙杀水法”,之前他知并州,就基本不在州衙坐镇,而是带着人修筑堤,栽植柳树几万株,修造柳溪,“民赖其利”。

    如今的范仲淹正在丁忧守孝,而他守丧之前,所忙碌的也是当地的水利工程,卸任官职时都不忘举荐另一位得力人手,继续完成剩下的工作。

    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而狄进在了解兖州七个县的具体情况后,第一个就下到泗水,实地考察这里的状况。

    泗水是一条古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据说这个川,就是泗水。

    文人骚客很兴奋,前来瞻仰孔圣遗迹,但对于当地人来说,泗水县位于泗水上游,却是水患频频,如今旷地万顷,许多百姓流离失所,逃亡他乡,是兖州目前最为贫困的一个县。

    理所当然的,这里的弥勒教据点也最多,七处据点,有三处在泗水县,而且这三处据点的信徒人员众多,有一个甚至多达千人,聚众朝拜弥勒佛,希望佛祖能够保佑泗水不要再发水患。

    结果自不必说。

    越拜越穷,越穷越拜。

    狄进此来,并没有搞得大张旗鼓,但也不会特意地微服私访,沿着泗水的河道走了没多久,一群人就赶了过来。

    狄进停下脚步,打量来者。

    有趣的是,不是一群衙役簇拥着官员上前,而是一位身穿便服的四十多岁官员在前面疾步行走,衙役反倒落后了一段路。

    这不是演戏,因为当先的官员在泥泞的河道边走得又快又稳,显然是常常来这里,而衙役们则小心翼翼,根本不敢快步走,自是拉开一截。

    官员最先来到面前,拱手行礼:“在下泗水县令张廷赞,字子襄,见过狄同判!”

    既然是县令,而不是知县,那就是选人,而非京官,以张廷赞的年纪,显然不会是进士出身,但狄进对他印象不错:“张县令不必多礼!”

    这个人是各县里面,最先察觉到弥勒动向,并立刻向州衙禀告的,可惜之前的州衙无人在乎,杨泌昌轻而易举地就将报告给押了下去,而现在狄进不提弥勒,指着泗水河道:“张县令,此地的水利修建,迫在眉睫啊!”

    张廷赞目光微亮,也不弯弯绕绕:“下官已经反复勘察过地势,分析过水患根源,若能发动县民开渠排水,变荒田为良田,再由此招徕外出逃荒者,返乡耕种,数千户人家,都能得以安居乐业啊!”

    狄进问:“难处呢?”

    张廷赞道:“难处确有不少,主要是钱粮不足,地方上也多有掣肘之处……”

    狄进继续问:“当地富户商贾不配合?具体是哪一家领头?”

    以前朝廷将水利建设捏在手里,毕竟世家高门把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万古神帝:唯我帝一 换亲嫁糙汉,绝色美人下乡当团宠 告白不同意,那我就要开始浪了啊 这个明星塌房后业绩更强了 离婚你提的,我修仙你急什么? 我在漫威当魔王 恶妇撞了头,爬起来后良心发现了 神级NPC的伪装守册 渣女前任,我变心你哭什么 傅总,您夫人又又又去摆摊算命了
相关推荐:
我在漫威当魔王 恶妇撞了头,爬起来后良心发现了 傅总,您夫人又又又去摆摊算命了 八零厂花,糙汉丈夫宠入骨 大夏:开局杵作,终局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