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活祖宗 (2/14)
; “孙忭,眉州眉山人。”
“张先,湖州乌程人。”
宋煊数了数了,十个人,差不多够用了。
其中一半多都是四川乡党,孙忭还和苏洵是同一个地方的。
甚至宋煊都不清楚,孙忭是天圣八年的探花郎。
“打扰诸位读书了,请方才报名的十个人随我出来。”
十个士子都随着宋煊出去,教室内的众人面面相觑,没想到宋煊就挑选这么几个人。
当然了,能在东京城求学的人,那也必须是有点家底的。
要不然真的活的困难。
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不想因为灾民,耽误了自己的科举之路。
宋煊开的那点条件纵然能够果腹,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科举才是第一要务,其余都要往后靠。
况且要为一帮孩子启蒙,那可是老费劲了。
贾昌朝瞧着教室里的学子,才明白什么叫机遇就在眼前,不是谁都能抓住的这句话的含义。
他让大家都散了吧,该温书的温书。
贾昌朝也出了门,瞧见宋煊带着他们去国子监的亭子里待着。
陈希亮生的矮小,倒是作为四川乡党的主心骨走在第一个。
别看他岁数小,长的小,但是拿主意的时候居多。
正所谓矮树根多,矮人心多。
当初苏洵他二哥考中进士,乡人去迎接百里,陈希亮也跟着凑热闹了。
陈希亮看着如此高大的宋煊,他回想起苏洵的话。
这是他头一个佩服的人。
说什么十二哥文武双全,将来必定会考中状元。
苏洵那小子走南闯北,还真有见识!
苏洵单人上路获取沿途的见识和结识他人,更是刺激了年纪轻轻的陈希亮效仿。
但是他长的不甚高大,在外面难免会吃亏,所以叫上了好几个同乡,一起出门闯荡。
宋煊打量了一下众人,对着年纪最小的陈希亮道:
“我在你这个岁数的时候,还在私塾里经常睡觉呢。”
“未曾想你都出川闯荡了,川人还真是脚底板够硬,能走四方。”
陈希亮虽说聪慧,可也是少年心性,得了宋煊的夸奖,便把苏洵的事给说了出来。
然后又说了他们是打算考取应天书院的,结果报名的人数可是不比考发解试的人少,他们大部分人都没上榜。
孙忭考上了也没有就读,而是跟着他们一起来东京城了。
宋煊听到这个名字,瞥了孙忭一眼。
因为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