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这还是家里闹灾吗? (12/13)
sp;宋煊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拿着木质喇叭,对着下面的百姓进行传达官府的惠民政策。
现在粮食紧张,所以吃的粥只有这么多。
但是若是跟着他宋煊去修缮汴河以及周遭河道,那便会有干饭以及荤腥吃,还能有工钱。
男女都可以进行报名。
由老人和孩子在这里吃赈灾粮,家里的壮劳力来挣吃饱肚子和工钱。
“官府也会请郎中,给患病的幼童老人看病抓药,若是青壮也病了,可以一并看了。”
宋煊说完之后,便是嗡嗡嗡的议论声。
大多数人都是愿意的。
因为宋煊的这一整套政策下来,对于流民扑面而来啊的感受是:
朝廷要我活命,还能让我挣钱的震撼感!
灾民们背井离乡到了东京城,其实大多都知道厢军制度的。
来了这里只能喝稀粥苟活。
可是这位宋知县说接下来跟着他去修河,大家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有工钱。
上哪找这种好差事去?
“大官人,是真的吗?”
人群当中有人壮着胆子喊道。
“当然是真的,我宋十二乃是天圣五年官家钦点的状元郎,说话一口吐沫一个钉。”
赵祯很想说应该是一诺千金,但是他看向下面的流民,应该许多人都听不懂。
自己又是何不食肉糜了。
十二哥在民间许久,定然比朕知道该怎么同百姓们去打交道。
“诸位,有什么冤屈直接去敲我开封县冤鼓就成,我给你解决。”
“东京城谁不知道俺立地太岁的威名?”
“状元郎。”
“我听说过,还是连中三元呢。”
“对对对,想起来了。”
流民当中议论纷纷,又有一个灾民开口道:
“大官人,小人叫刘敏,我们夫妻两个带两个孩子,都想去修河,可是苦于两个孩子无人照顾,怕被人拐走。”
“这个问题问的好。”
宋煊指了指旁边的官员道:“一会给他多盛一碗粥。”
刘敏大喜过望,他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对于年幼的孩童,有老人照拂的是可以照拂,但是精力不够,我打算差人运来生石灰,先进行消毒。”
“然后按照各自的县来区分大家划片,同乡之间也好有个照拂,尽量一家搭建一个窝棚以及专门的公厕。”
宋煊让自己的声音大一些:
“但是这些明显不够,所以我打算去国子监请一些学子过来,教授孩子们识字打发时间,帮忙照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