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三尾相公 (4/14)
; 不光是进士科,还有明经科呢,那录取的人数更多。
大宋当真没有太多的地方去安置众人。
赵祯只能鼓励大家下次参加殿试可以好好来,甚至还给他们出主意。
有想法的不如先去应天书院任职或者游学,不仅能过教授其余学子,还能磨砺自己的文风。
当夫子去看学子的策论以及其余的错漏之处,兴许也能让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如此一来,倒是有增大中举的机会。
赵祯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出这个主意。
因为在他看来,天圣五年一甲榜单传扬出去,应天书院必定名扬天下。
只不过大多都是去求学的,极少数会想着要去当夫子。
范仲淹调到东京为官后,继任院长的压力还是挺大的,夫子也是不够用的。
就算这群人有不少考不中进士,赵祯觉得去地方上充当夫子也能吃得开,将来兴许能为大宋培养更多的人才。
祝玉听着皇帝的话,忍不住笑了笑,看样子十二哥对天子的影响还真不小。
如此安抚人的手段,可不是一般人能过想出来的。
在场的有几个人,能甘心不在参加考试了?
科举考试对于读书人的吸引力,纵然是赵宋皇帝都无法掌控的。
更不用说刚刚从他们眼前走过连中三元的宋煊为代表的新科进士。
听听皇宫外百姓的呼啸声,谁能遭得住这种露脸的诱惑?
名利双收啊!
随着皇帝的离去,这群学子也被放出了宫门。
赵祯站在城墙上,望着皇城外的百姓。
此时大多数人都走了,全都跟着游行队伍走了。
赵祯负手而立,脸上的笑意止不住。
今年真好啊!
朕年轻,十二哥他们也年轻。
连中三元与连中三尾竟然同时出现,可谓是千年难遇!
赵祯心中便觉得自己当皇帝的运气也会极佳。
那大宋王朝的气运能差的了吗?
虽然他接受过自己父皇世界上没有仙人的叮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赵宋皇权稳固。
但是气运之说,在大宋还是挺有市场的。
赵祯瞧着外面人声鼎沸的东京城,只觉得雄心壮志充斥在他的胸膛,恨不得大干一场。
“可是朕什么时候能够亲政呢?”
没有人回答赵祯的心声,他只是回头望了一下宫城内的情况。
百官各自散去,该办差的办差,该回各自府衙的回各自府衙。
“范希文,朕把你调入京师,谁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