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天圣五年宰执榜 (4/14)
他登时喜上眉梢,也顾不得什么站位,直接走到旁边,瞧着自己的女婿一步一步的走进来。
崔立知道宋煊为自家女婿出头的事,幸亏他考了状元,否则这份恩情崔家可是有点难还。
韩琦冲着自家老丈人点头示意,这才直接走上去。
赵祯同样勉励了他一句话,随即宣布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上来就是从六品的官职。
可以说宋煊在京城当正七品的县令,还是相对优厚的。
多少去地方上为官的官员,做梦都想调回来当京官。
唯有如此,才有机会做到高位上。
刚刚调任为副枢密使的夏竦,他便是先与王旦同修起居注,然后在外历练了快二十年才被调回京师来。
文官担任枢密副使一般都是过渡,犹如晏殊一样。
按照流程干上一段时间,才会升为参知政事。
韩琦见宋煊站在一侧,于是不等王曾招呼,便下意识的站了过去。
赵祯倒是没有在意这种站位,而是直接宣读第三名。
“一甲第三名,应天府宋城张方平。”
张方平从人群里走出来的时候,当真是有些不真实感。
他颇为激动的走在官道上,进了殿后,行礼,然后被授为校书郎。
张方平与范仲淹同在秘书省,但是他这个职位要比范仲淹好上许多。
唯有进士及第当中的佼佼者,或者“非常之才”,才能被授予。
属于清官序列,职务清闲,待遇优厚,升迁快速,前途光明,被视为“文士起家之良选”。
然后张方平也站在了宋煊旁边。
第四五名同样是来自应天书院的王尧臣、赵概。
一甲共五名。
全都出自应天书院。
再加上前三名更是弱冠之龄,可谓又是创造了大宋的一次记录。
或者说今年的榜单,是中国历史上科举考试史的一段佳话。
赵祯如此安排也是有自己的考量,抛去宋煊的策论,其余几个人倒是难分伯仲。
可是王尧臣以及赵概在皇帝赵祯眼里,丝毫没有什么印象。
韩琦是解元,又是那卦象当中的五位宰相之一。
加上又没有臣服于太后一党,更没有为了富贵就拒绝以前的婚事,足可以见其心志。
赵祯把他外放,也是想要尽早的在外历练,同时降低同陈家的矛盾。
张方平过目不忘,世上再无第二个人。
此等本事更是让赵祯心中向往,他要带在身边好好领教一下。
今后他能够时刻提醒自己,想问什么事,张方平都不用思考直接往外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