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万言书 (9/14)
br /> 其实范仲淹这就是对大宋目前对弊端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主张。
在范仲淹看来,别看如今大宋处处都很好。
可实际上整体国力已经严重下降,内在不足,以后也无法长久发展,更不足以抗衡强敌。
只有变,才能似的国运长久。
范仲淹如此系统性的提出来了“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杜奸雄,明国听”等六项改革之策。
在宋煊看来,这几个都是老生常谈,范仲淹只是给出了大致方针,并没有具体的操作手册。
许多地方都不是很成熟。
但是范仲淹在县令以及知府方面,他是真的干过的,所以写的特别详细。
因为现在的县令一般都是循例授予。
年纪大的呢,就要为子孙考虑,私心就会膨胀,往往是能捞一笔就捞一笔,能交换利益就交换利益。
反正往上升没太大的希望,还会退休。
年纪轻的又看不上县令这种地位低,又看不到希望,工作消极应对。
如此一来,如何能过管理好一方呢?
虽然范仲淹目前没有那么的显名,只不过是威震应天府以及周遭一些州县。
但是大多数是在一些读书人嘴里。
此前又因为应天书院学子霸榜之事,被一些官员议论,但也只是小规模的讨论当中。
后期苏轼说自己平生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结识范仲淹。
若是老范在文中提过他苏轼一两次名字,那可真是让他感到无上荣光。
如今范仲淹趁着应天书院学子宋煊考中状元之际,更是上了一份万言书。
为此,赵祯当即下令让范仲淹进京来详谈。
宋煊捏着信,既然老范在万言书当中如此评价年轻人当县令没前途。
他觉得倒是可以利用此事,为自己谋取开封县知县一职。
如此,也好为老范做个背书,同时让其余人也争相效仿。
我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都肯干知县,你们这群不如我的进士,还发什么牢骚?
一举多得。
宋煊嘴角微微勾起笑意,就是不知道老范他如今到没到东京城呢!
范仲淹其实到了东京城,但是并没有面圣,而是住在驿馆当中。
他刚刚送走来说和的人。
这也是吕夷简的暗中授意,如今民间以及官场都对陈氏兄弟有意见。
这不利于今后对他们兄弟二人的提拔。
最好能够找个从中说和的人,把此事压过去,过一两年,他们也有机会往上走一走。
否则这颗雷点不排除,待到提议他们升职的时候,总会被拿出来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