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48章 这是卷比的天下(一更) (3/6)

于自己的木凳。

    此时便是由队尾便队头,依旧是甲班先走。

    宋煊瞧着祝玉那小细胳膊搬个实木凳子都气喘吁吁的:

    “祝兄弟,用不用帮忙?”

    “不,不用,多谢。”

    宋煊自是有及时雨之称,当即就伸手拽过木凳,一手一个往前走。

    张方平跟在后面,连忙询问:

    “十二哥,你要不要参加三个月后的发解试呢?”

    “参加呗,考不考得上总归是积累经验,咱俩还年轻,机会多的是,岂能因为畏惧,就要白等一年?”

    宋煊脱口而出,三个月后就参加解试,这有啥难的。

    王尧臣也搭话:“解试还是相对简单的,若是用心,至少有一半的几率是能通过的。”

    发解试。

    这是士子参加进士科考试的第一级考试。

    因为考试时间在秋天,所以又称“秋试”。

    发解试种类繁多,对应试者有一定的政治条件和地域条件限制。

    其中,州郡发解试参加的士子最多,试官水平不一,朝廷鞭长莫及。

    发解试是三级考试中最复杂、最容易出现弊端的考试。

    秋试以前,由各县长官,考察地方之士,保送于州,州之长贰,复核属实,再保送本道。

    大宋的行政体系是道、府州、县。

    “哦,那我就放心多了。”

    张方平闻言笑了笑。

    宋煊又给他泼了一次冷水:“方平,莫要掉以轻心。”

    “在“秉笔者如林,趋选者如云”的大宋社会,科场竞争十分激烈。”

    “据俺所知,应发解试的士人,有些州郡竟多达万人左右,应天府人数不多,下辖七县,但俺估摸也得数千人吧。”

    这种考试又没有应届生的那种要求。

    总之就是多年累积下来的学子。

    你只要没通过,又有人给你担保,那就都能参加科举的第一级考试,直到通过。

    “十二郎所说的不错。”

    王尧臣也是颔首:

    “其实我当年也是考了两次才顺利通过解试的,参与的人很多,再加上环境完全不是入院考试的强度。”

    “要不然我也不会放弃参加殿试,回到书院选择在沉淀沉淀。”

    太祖朝前期,天下兵革新定,科举改革刚刚起步,每次参加省试的举人数只不过二千人左右。

    随着科举改革的深入和科举制度的发展,到太宗在位的第一次贡举(977),已增至五千三百人。

    真宗在位的第一次贡举(998),又达到近二万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太子妃她白天很乖,晚上很疯 半岛1984:我太忠诚了 吃货的摆摊日常(美食) 种神战争 和废物系统在古代种田 盗墓:怎么就又成修罗场了 真千金拒绝内卷,地府全员加班! 灿珠玑 前锋 江山浸海棠
相关推荐:
太子妃她白天很乖,晚上很疯 吃货的摆摊日常(美食) 和废物系统在古代种田 盗墓:怎么就又成修罗场了 灿珠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