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47章 邯郸三百余年,一朝倾颓,此功盖世! (2/3)
唯求大王念诸臣素日微功,允臣等携亲眷同行。
非为私念,盖赵地多旧族,臣等举家赴任,更显无贰之心,亦令赵人知秦臣守土之坚也。”
众官员也是面露不甘之色,他们好不容易才爬到这个位置,紧跟昌平君,俨然已经成了这朝堂之上具有不俗话语权的一方势力。
结果不过是猜测那赵诚有叛国之嫌,就被贬作地方官,心里自然愤懑起来。
但眼看昌平君都已经不再辩驳,而是以退为进,顿时明白其意,便都接连道,“臣等误信敌书,已犯不赦之过,大王不加斧钺,反授守土之责,此乃再生之德!
赵土虽险,臣等愿以颈血明志:必整饬吏治,辑安流民,使赵地尽入王化。
若有差池,甘受车裂之刑!
唯求大王垂鉴臣等惶恐之心,许以便宜行事之权,以便速定赵局,不负王命。”
他们是见到嬴政心意已决,于是以认罪为先,先承认被蒙蔽之过,将责任完全推给敌国密信,弱化了自身的恶意。
若是按照秦律之中来算,这该过失从轻。
而后他们又感恩戴德,强调嬴政“不杀反用”是“天恩”,既表忠诚,又暗示若处置过苛则显君王无容人之量。
最后,不说“不愿去”,反说“愿赴任”,但以“携家眷”“请权柄”为由,既给嬴政台阶,又为自身留后路。
携家可防猜忌,得权可便行事
如此,就算此事没有了回旋余地,至少在这惩罚的规则之内,他们将利益最大化了。
对此,嬴政倒是不以为意,挥了挥手,“准了。”
“即刻命诸臣协理,接手未处理的事务。”
“廷尉李斯,代掌相国一职。”
“臣,谢陛下。”
“宣读赵诚军报。”
因为之前昌平君的失态,嬴政到现在还没亲眼看到这份记载着赫赫军功的军报。
如今刚刚狠狠砍了昌平君一刀,心情正是不错的时候,便让李斯当着大殿文武百官的面,宣读军报。
李斯答应一声,接过军报,而后当众宣读起来。
“大王陛下:
臣赵诚,率血衣军二万,承王命出颍川,潜师北进。
日夜兼程,穿魏境而入,两日破邺县,斩赵守将一人,斩甲士五万余,获粮秣万石,漳水之险为我所用;
又一日,连破两城,直抵邯郸城下,墨家以机关城协防,赵人恃机巧拒守,臣毁其机括,破城而取,俘获墨家渠帅数百人,降其卫卒四万余;
赵人无险可恃,血衣军长驱而入,俘获赵王及后妃、宗室七十有二,得府库珍宝、舆图户籍若干。
邯郸四郊皆平,赵地核心尽入王土。
臣现屯兵邯郸,谨待王命。
血衣军将士用命,不敢自矜,唯盼陛下威加海内。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