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质子入北平:草原新芽,汉家学堂 (1/3)
互市的成功,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整个草原的经济脉搏,开始随着燕王府的意志而跳动。当最后一个试图挑战规矩的走私贩子被挂在旗杆上风干成肉干后,朱棣知道,是时候落下第二枚棋子了。
“王爷,各部质子名单已统计完毕,共计一百零八人,皆为各部首领的嫡长子或最为看重的子嗣。”
大帐内,姚广孝手持一卷名册,声音平淡。
朱棣的目光从沙盘上那片已经被彻底驯服的草原移开,落在那份名册上,点了点头。
这些人质,更是种子。是十年、二十年后,将在草原上长出的,属于他朱棣的森林。
北平城,燕王府之侧,一座崭新的学宫在短短数月内拔地而起。学宫并非雕梁画栋,却格局宏大,青砖灰瓦,透着一股庄严肃穆。朱棣亲笔题下“燕山学宫”四个大字,字迹龙飞凤舞,霸气外露。
学宫祭酒,由姚广孝亲自担任。
秋风送爽,第一批草原质子,在家人的千叮万嘱和部落的殷切期盼中,抵达了北平城。
当巍峨的城墙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山脉出现在地平线上时,这些在马背上长大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渺小。
车水马龙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商铺,空气中混合着食物的香气和人群的喧嚣,一切都与他们熟悉的草原截然不同。
一百零八个孩子,最大的不过十七八岁,最小的才刚刚五岁,还挂着鼻涕。他们穿着各色部落的传统服饰,小脸蛋被风吹得红扑扑的,一双双乌溜溜的眼睛里,写满了茫然、好奇,还有一丝深藏的恐惧。
燕王府,正堂。
朱棣一身常服,端坐主位,并未刻意释放威压,但那久经沙场的煞气,依旧让整个大堂的空气都变得沉重。
孩子们被带了进来,一个个缩着脖子,不敢抬头。
“抬起头来。”
朱棣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孩子们哆哆嗦嗦地抬起头,看到了那个传说中如同魔神般的男人。
“你们的父亲,把你们送到北平来,不是让你们来享福的。”朱棣的目光扫过每一张稚嫩的脸庞,“是希望你们学本事,学让我大明强盛的本事,学让你们部落不再挨饿受冻的本事!”
“在燕山学宫,你们吃的、穿的、用的,都和我的儿子一样!教你们的先生,都是大明最好的先生!我不管你们的出身,不管你们的过去,在这里,你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燕山学宫的学子!”
“本王不求你们个个都能成为状元鸿儒,但本王希望,十年后,你们走出学宫时,能成为你们部落的贤者,能成为我大明的栋梁!”
“听明白了吗!”最后一句,朱棣声如洪钟。
“明……明白了!”孩子们被吓得一哆嗦,齐声应道,声音参差不齐,带着奶音。
朱棣的脸上,这才露出一丝笑意。
初入学宫,一切都是陌生的。语言不通,饭菜的口味不同,就连睡觉的床铺,都比帐篷里的皮褥子要软得多。
而当开饭的钟声响起,学宫的食堂里,那场面足以让所有草原狼崽子怀疑人生。
朱棣的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