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再论银券 (2/2)
,山东很惨,耕读传家的山东普遍没有南直的资本意识,但是有了江南支持的朱慈炅,封建主义的铁拳一样硬得很,一拳就把山东士绅打崩了。
一直关在督政院的孔胤植如果回到山东,很快就会发现整个山东的陌生,连前阁老朱延禧都举家移民淮安了。
而今,山东还不时有“白莲余孽”。山东诸卫,天天换防行军,以行军代替练兵,遇到“白莲余孽”,就地执法。
想要联合官府,重新夺回土地,根本行不通,不长眼的官员一样是“白莲余孽”。不需要多久,只要山东的情况维持到秋收,山东就改革成功了。
偏偏山东老百姓根本不怕山东兵,因为他们不是兵痞而是山东的子弟兵,他们都是自带军粮,只做青天,从不扰民。谁会害怕一只排队整齐,边走边背诵《三字经》的队伍。
想要离间方懋昌和皇帝的关系,想要拆分山东军力,只不过是毕自严、郭允厚两个山东籍重臣最后的挣扎,他们心里对成功其实本就不抱太大希望。
不过,山东不好过,毕自严想要天下也不好过的“多田多税法”真的太激烈了。这个政策无比配合小皇帝,但绝对会把大多数朝臣推向小皇帝的对立面,凭空给小皇帝制造压力。
可惜朝堂上没有傻子,尤其是内阁,不会有太多人上你毕自严的当的。没看到,刘一燝一直不言语,恐怕他心里非常清楚你的谋划。黄立极也不会同意的,因为最后背锅的人一定是他。
郭允厚不太支持毕自严的做法,他其实很想维持小皇帝的信任的,朝中有几个官员可以一直被小皇帝慰留、尊重,他郭允厚就是。
“大友说得对,户部的确没有能力执行这个九税法。”
毕自严有些惊愕,转头看向郭允厚。
今天这个会议,毕自严认为是他实力最强的时候,杨一鹏绝对是中立的,徐光启其实不太行,唯一的对手是刘一燝,但以二敌一,应该可以决定一些事。
徐光启不足为惧,杨一鹏只是打哈哈,刘一燝的沉默他没有想到,郭允厚的“背刺”才让他心慌。
却听郭允厚继续发言。
“不过,我们可以缓行此策,部分执行还是没有问题的。毕阁老揭露的南北问题,的确需要重视。单单从税法上改革,我个人认为效果是有限的。
陛下英明远瞩,皇家银行的设立其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我们对白银外币的依赖。老臣在上海呆了两日,体会颇深。
银元在北方其实不太受欢迎,普遍认为是朝廷贪墨,大通宝也是如此。但在上海,银元和大通宝却大行其道,甚至银元券都能畅销,还十分受欢迎。这着实让老臣惊讶。
景会啊,我大明重启银元的发行可以抵消对海外白银流入的依赖。
我甚至隐隐有个想法,我们是不是可以建立以重启银元,更甚者银元券为流通货币的贸易秩序?
西班牙人可以咬牙接受,那么安南、暹罗、日本、朝鲜可不可以?葡萄牙人、荷兰人可不可以?
诸位,我们的目光不可局限在田税上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