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划圈废鞭 (1/3)
连装死的刘一燝都瞪大了双眼,会议室内诸大佬互相眼神交流,然后才齐齐开口。
“臣等遵旨。”
毕自严主动提出议题。
“陛下的意思是漕粮改走海运?”
朱慈炅点点头。
“当然,不是已经部分开运了吗?大运河能运就运,不能运就走海路。曹化淳,秋收时海船应该足够吧?”
曹化淳也打开了自己的书册,他跟小皇帝学的,很是认真的查找了下,还默默计算。
“回小皇爷,如果到秋天,沙船可以增加大约三百艘,但如果要运漕粮,可能还要暂停一些战船。”
朱慈炅当即不干。
“不停,多运几次呗,还分担风险。”
毕自严又追问。
“漕工的问题呢?皇民村庄好像也没有安置啊。”
朱慈炅又看向郭允厚。
“郭尚书在胶澳考察最重要的事还没说呢。”
郭允厚眼神中对朱慈炅竟然有种莫名崇拜。
“回陛下。青岛口的确可以建大港,胶澳也适合建城,不过那里只有两个渔村,和一个废弃的港口,人口,建材都是很大问题。”
朱慈炅笑了,朕在中国的东海边,先划一个圈,青岛就是大明的深圳,胶澳胶澳,太拗口了。
“毕先生不是担心漕工吗?
曹化淳,成立大明青岛城市建设公司,按上海模式运营。郑芝龙不是也说他想要在上海入股吗?青岛,朕允他了。那里离日本朝鲜更近点,也可以是两京海运的中转。
商会如果有人愿意投资,没赶上上海的,去青岛也一样,皇店司可以带头去那边发展。”
毕自严和郭允厚互相对视一眼,小皇帝真是大手笔啊,可北京苦得很啊。要知道,无论南京、苏州、扬州、上海的城市建设公司都至少是两千万以上的投资。
所谓的南京模式,就是国资全股,苏州模式,是商人合股,扬州模式,则是用政治利益换取投资,而上海模式是国有控股商人入股。
对于商人来说,苏州模式风险最大,一不小心要玩亏。扬州模式,其实在乎的已经不是商业上的盈亏了,更多是其他利益。
而上海模式,风险最小,朝廷带着经营,还能亏损?那不跟捡钱一样,人人都想加入,搞得上海的资金都快赶上南京了,商会只好紧急叫停。
当然,这帮商人不知道小魔帝最擅长亏本经商了,他的煤矿、炼钢等好几个产业都是一直在亏钱,越大越亏得多,曹化淳都快跟着疯魔了。
不过,此时的曹化淳还是恭敬的点头。
“奴婢下来就去通知商会,皇勋公司和皇家公司需要加入吗?”
朱慈炅随意开口。
“通知他们有这事就行,朕不强求。反正朕给机会了,要求的事他们都是怀疑,天天哭穷,朕懒得管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