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开埠通商!士绅商贾的狂欢! (2/3)
或管事,也想分一杯羹。
甚至连一些士绅也拿出部分家产,投资南洋贸易,希望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一时间,大明沿海的港口热闹非凡。
从南京的龙江关、苏州的太仓港,到福州的闽江口、广州的黄埔港,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商人们争分夺秒地采购货物、雇佣船员、租赁船只,整个大明仿佛一台被激活的机器,全力运转起来。
船员的薪水水涨船高,造船厂的订单排到了半年之后,就连搬运工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沿海地区的经济一片繁荣。
短短一个月内,第一批由数十艘商船组成的庞大商队便从大明沿海港口出发,浩浩荡荡地驶向马六甲海峡。
这些商船上装载着满满的货物,不仅有丝绸、瓷器、茶叶等传统商品,还有棉布、铁器、纸张、药材等日用品,甚至还有雪糖、蜜饯等零食。
商队的首领们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老商人,他们熟悉海上航线,与沿途的部落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信心满满,期待着在南洋市场上赚取巨额财富。
与此同时,马六甲港口也做好了迎接大明商队的准备。
李景隆和徐增寿按照朱高炽的指示,在港口设立了专门的贸易管理机构——市舶司,负责登记商船、征收关税、调解贸易纠纷等事务。
市舶司的官员们都经过了严格的选拔,熟悉贸易规则和外语,能够为商人们提供专业的服务。
港口内的仓库、客栈、商铺等设施也全部投入使用,仓库可以存放大量的货物,客栈能够容纳上千名商人住宿,商铺则出售各种生活用品,为商人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当第一批大明商队抵达马六甲港口时,整个港口都沸腾了。
南洋各国的商人早已闻讯赶来,他们穿着华丽的服饰,带着翻译,争相登上大明的商船,查看货物。
大明的丝绸色彩鲜艳、质地柔软,瓷器造型精美、工艺精湛,茶叶香气扑鼻、口感醇厚,这些商品一经展出,就受到了南洋商人的热烈追捧,纷纷以高价订购。
一艘苏州商船带来的一百匹云锦,不到一天就被满剌加国的贵族抢购一空,每匹售价高达白银一百二十两。
而大明商人也从南洋商人手中收购了大量的特产,满剌加的香料、苏门答腊的珍珠、爪哇的象牙、暹罗的燕窝等,这些商品在大明国内都是稀缺品,运回国内后必然能卖出好价钱。
一袋上等的胡椒在马六甲只需白银二两,运回大明后却能卖到白银十两,利润高达五倍。
商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不停地与南洋商人洽谈着订单。
贸易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每天,马六甲港口内都人头攒动,商人们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大明的商品源源不断地流入南洋各国,改变了当地的生活方式——南洋贵族开始穿着大明的丝绸服饰,使用大明的瓷器餐具,饮用大明的茶叶;而南洋的特产也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大明,丰富了大明的市场,为大明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香料成为了大明百姓餐桌上的常见调味品,珍珠、象牙则成为了贵族们喜爱的装饰品。
随着贸易的不断发展,大明与南洋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