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297章 扶持!勋贵与皇室一体! (2/3)

承,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武将却后继无人,青黄不接。

    朱元璋深知,长此以往,朝堂之上文盛武衰,不仅边疆防务堪忧,更会威胁到皇权统治的根基。

    这份潜藏的危机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他心底,现在被小胖墩提及,老朱也不得不未雨绸缪,思索着如何重新扭转这日益失衡的局面。

    此刻朱高炽也是思绪万千。

    大明战兵,曾经追亡逐北、横扫草原的雄师,是什么时候开始衰败的呢?

    是土木堡之变吗?

    是,也不全是。

    朱高炽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尘封的历史片段——土木堡之变固然加速了大明战兵的衰亡,但真正的祸根,早在卫所军制确立时便已埋下。

    兵农合一的构想本是为强兵足食,可随着承平日久,土地兼并、军官克扣军饷成风,曾经耕战皆精的士卒,渐渐沦为权贵驱使的佃户。

    当然,土木之变加剧了这个过程。

    朱高炽记得史书上记载,二十万精锐折戟,皇帝被俘的噩耗如惊雷震碎了天朝上国的威严。

    自那之后,文官集团借“京营改制”之名染指军权,六部堂官开始对边关调兵指手画脚。

    他们用奏疏堆砌的“稳妥之策”,实则是将武将缚上礼法的枷锁;以“糜费钱粮”为由削减军备,却在修缮文庙、编纂典籍时一掷千金。

    当文官们在文华殿引经据典,争论着“华夷之辨”的细微差别时,塞北的铁骑已踏破边墙。他们视开疆拓土为穷兵黩武,将主动防御斥作轻启战端,面对鞑靼、瓦剌的侵扰,只知增筑墩台、输送岁币。

    朝堂之上,“不和亲、不称臣”的气节口号喊得震天响,却在敌军兵临城下时,忙着争论迁都避战还是固守待援。

    朱高炽对此唯有冷笑。

    文官们工整的蝇头小楷里,尽是“守成安民”、“怀柔远人”的陈词滥调,却鲜见半句筹边御敌之策。他们在文华殿的辩论中引经据典,将“仁义”二字奉为圭臬,妄图以孔孟之道感化塞外虎狼,却不知草原部落的马鞍上从不镌刻礼义廉耻,弯刀寒光才是他们信奉的真理。

    史册在记忆中翻涌,秦皇汉武北击匈奴、封狼居胥,唐太宗铁骑踏破突厥王庭,无一不是以战止战的铁证。

    反观大明,文官们高坐庙堂,将边将的请战视作邀功冒进,把整军备武斥为虚耗国力。

    他们精于算计同僚的把柄,擅长在党争中排挤压制,却在面对瓦剌使臣狮子大开口时,唯唯诺诺地同意增加岁币;当鞑靼骑兵劫掠宣府,他们的对策不过是增筑几座空心敌台,写几封义正词严的檄文。

    马背上的王朝终究要以马革裹尸捍卫尊严,可如今的朝堂却成了书生们纸上谈兵的戏台。

    历史早已昭示:没有强弓劲弩的威慑,再华丽的辞藻也不过是风中残烛;缺少金戈铁马的征伐,所谓的“仁义教化”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泡影。

    真正能让四夷宾服的,从来都是寒光凛冽的刀锋,和踏碎敌营的铮铮马蹄。

    朱高炽来到大明多年,早已融入了这个时代,成了一个真正的“汉人”。

    而大明,也在他的影响下,即将掀起一场奔向海洋的热浪狂潮。

    想要将大明的龙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囚仙塔 迟到的亲情比草贱,我走你们哭什么 小妻很乖,腹黑九爷轻点撩 穿成恶毒女配后,公主她摆烂了! 投喂病弱世子,我在流放地搞基建 开局给仙祖烧香,奖励女帝媳妇 不必在乎我是谁 人类是病毒 为了死亡的纪念 华娱零二平凡影帝
相关推荐:
小妻很乖,腹黑九爷轻点撩 穿成恶毒女配后,公主她摆烂了! 投喂病弱世子,我在流放地搞基建 为了死亡的纪念 汴京生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