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咱用不起,也不敢用!张局座?【求月票】 (2/6)
次召郁新等人来商量了。
而郁新等人,也从最开始的不了解,到深入调查云南地区,自洪武二十五年至今的详细情况,并做了细致的梳理。
却听老朱又开门见山的道:“
“都说说吧。云南那边的情况,你们应该摸清楚了。咱今天叫你们来,不听空话、套话,也不要琢磨咱想听什么。”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四人,刻意加重了语气:“有什么想法,就直说!咱要的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法子,哪怕难听,哪怕难办!”
这最后一句,让郁新等人都是一怔。
【皇上这话……似乎与往日大不相同。】
【那种‘乾纲独断’、‘咱意已决’的强势背景音,似乎减弱了。】
“皇上!”
汤和资历最老,与老朱关系也最近,他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却不再仅仅是主战:
“臣等详细核对了云南各卫所、土司的奏报及兵部存档。”
“自二十五年麓川平缅宣慰使思伦发被击败后,其旧部及周边大小土司,如阿资、者满、俄陶等,叛服无常,小规模冲突几乎每月都有。”
“官军疲于奔命,往往是此处刚平定,彼处又起烽烟。光靠征剿,确非长久之计。”
他实话实说,承认了单纯军事手段的局限性。
“信国公所言极是!”
户部尚书郁新立刻接口,眉头紧锁:“仅是维持现有驻军及应对不时之需的征调,云南一地每年所耗钱粮已占西南边陲军费之大半,且路途遥远,转运艰难,民夫苦不堪言。”
“长此以往,国库实在难以为继。”
他拿出了具体的数据,说明了财政压力。
而原户部右侍郎,现兵部右侍郎卓敬,也在这时开口了。
“皇上,臣翻阅典籍,并结合云南实际情况思之,觉得这‘改土归流’之策,或可一试.”
说着,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又谨慎地说道:
“然,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操之过急。臣以为,当选择一两个反复叛乱、且其地位置紧要、汉民迁入较多的区域先行试点。”
“比如,曲靖、普安一带,可尝试设立流官知府、知县,同时辅以卫所屯兵,兴修水利,推广朝廷认可的农耕之法,并设立官学,教化当地子弟。”
“若行之有效,再逐步推广。”
他这番话,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不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有了具体的区域和步骤。
“另外,推行流官,必要有足够的武力作为后盾,以防土司狗急跳墙。”
徐允恭补充道:
“但用兵的目的,不应仅为镇压,更应为流官上任、新政推行扫清障碍,提供保障。”
“同时,对愿意归顺、配合的土司,亦可给予一定优待,如允其子弟入学、甚至入国子监,或给予虚职荣衔,逐步削其实权。”
老朱认真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