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粮票、布票 (1/8)
柴宇领了江瀚的旨意,便马不停蹄地召集了麾下最得力的匠人,宣布立即开工。
既然王上明确建议他尝试冲压法,那么传统的翻砂迭铸法,就不能再作为首选了。
在柴宇的理解中,所谓的冲压法,核心原理应该是利用模具进行强力压印。
此法成败的关键,便在于模具。
模具必须硬度高,不易磨损,所刻纹路要清晰分明,而且材质本身要足够坚韧,能承受成千上万次的猛烈冲击。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柴宇摒弃了传统的熟铁,转而使用百炼钢来制作核心模具。
百炼钢,其实就是经过反复锻打,去除杂质、成分均匀的优质钢材。
这对于冶铁司经验丰富的匠人们来说,并非难事,轻易便能打制出来。
真正的挑战,在于锻打之后的淬火与回火阶段。
这是决定材料最终性能,硬度和韧性平衡的关键一步。
柴宇带着几位经验老道的铁匠,轮流守在高炉旁,亲自参与调试。
他们将钢胚加热至杏红色,随即迅速夹出,分别浸入准备好的马尿、冷水、桐油等不同液体中进行淬火。
马尿淬火能增加硬度,油淬则能减少变形开裂的风险。
匠人们把能用的土法、洋方都试了个遍,反复对比试验,力求造出性能最理想的钢胚。
而淬火之后,钢胚变得硬而脆,还需进行回火处理。
匠人们把钢胚再次加热,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让其缓慢冷却。
这个过程能有效消除淬火产生的应力,适当降低硬度,大大增加韧性。
经过这一套流程下来,钢胚才算正式出炉,既能承受重压,又不会因为太脆而崩裂。
搞定了模具材料,接下来便正式进入了最核心的环节——模具的制作。
根据江瀚的要求,柴宇将模具结构,定为了上下对模。
上模为阳模,是一根粗壮结实的百炼钢柱,它负责提供冲压所需的压力。
钢柱的上半部分,被固定在硬木制成的连接杆上,而底部工作面,则需要匠人们錾刻阴文。
阴文就是模具上凹陷的部位,暂定为汉王通宝,文字外面还有一圈用于防伪的细密齿纹。
这些齿纹和阴文上的每一笔、每一画,其深度和宽度都需要控制在毫厘之间,不能有半分差错。
在钱文中央,还特意留了一个凸起的方柱,专门用于在冲压时,在钱币中央冲出方孔。
下模为阴模,是一方厚重的钢块,其顶部需要刻出与上模完全对应的凹槽纹路,中央有通孔,正好能容纳上模的方柱嵌入。
下模牢牢固定在铁座之上,以防冲压时移位,导致钱文错乱。
柴宇的规划看似完美,但实际操作时,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由百炼钢打出来的胚料,实在太硬了!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