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来自体制内的恶意 (2/7)
一个叫刘壮的士兵耐心地追了大半天,终于在一个灌木丛旁抓住了机会,一箭射出,正中靶心。
他赶紧冲上去捡起还在抽搐的狐狸,却发现箭矢射在了狐狸身子上,留下了一个不小的创口。
“可惜了。”
“要是能射中眼睛,这皮子就完美了,至少能多卖两三成价钱。”
刘壮一边自语,一边熟练地开始剥皮,他本是猎户出身,对此自然是轻车熟路。
与刘壮干这种精细活不同,还有一批人则是在山里专门寻找貉子的踪迹。
秦岭里貉子很多,比起赤狐更容易猎取。
貉子皮虽不如狐皮、豹皮名贵,但因其皮质厚实,保暖性好,是制作冬衣内胆、皮褥子的常用材料。
其价格适中,市场需求量大,属于走量的“大路货”。
就这样,邓玘部的川军们轮流出动,在秦岭山中忙碌了将近一个多月,终于在大雪封山前,搜集到了一批数量可观的药材和皮毛。
看着营中堆积如山的山货,所有人心中都充满了期待。
万事俱备,就等着邓阳那边安排交易了。
而邓阳这段时间也没闲着,他派出的信使在两地往返多次,总算是敲定了所有接货、付款、交换物资的细节。
接到邓玘的通知后,他便派出了自己的副将前往同沟寺,接应邓玘的商队。
这支商队需要经过邓阳的防区,才能踏上入川的道路。
看着车队缓缓离去的背影,邓玘的心中忐忑无比。
自己这个副总兵还能不能当稳,麾下两千多兄弟能不能吃饱,就全看这次走私了。
车队一路南行,经勉县,过宁强,进入了金牛道。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保宁府的广元县。
此时的广元县,早已做好了接应准备。
董二柱亲自坐镇广元县统筹,早已为这支特殊的“商队”备齐了物资。
经过十来天翻山越岭,车队终于抵达了广元县外的一处驿站。
这帮川军们兴冲冲的涌进驿站,可没想到进入驿站的第一件事,竟是登记造册。
驿站外摆了张八仙桌,管事面无表情地守在门口,对着每个进来的邓玘部士兵盘问:
“姓名,籍贯。”
为首的士兵愣了一下,挠头道:
“掌柜的,啥意思?”
“咱不识字,能解释解释不?”
那管事诧异地瞥了他一眼:
“叫什么名字,老家是哪儿的?”
士兵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回道:
“哦哦,我在家排行老三,村里都叫我何老三。”
“老家在广元县东边,五十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