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烧荒 (2/3)
户部尚书谢三宾便来到殿外求见。
谢三宾是接到崇祯的口谕前来觐见,而范景文则是主动求见。
“陛下,”走进大殿后范景文直接说道:“臣请立刻将高杰所部兵马调往蓟州,密云一带摆边。”
(摆边是一种边防策略,后面会解释。)
“哦?”崇祯一怔,“蓟州密云一带是蒙古察哈尔和永谢布部的驻牧地,他们最近有犯边的举动?”
“没有,”范景文表情凝重:“正因为没有犯边,臣才觉得不对劲。”
“今年各镇边军按照惯例前往草原烧荒,陕西三边和宣府大同的边军虽然顺利完成了任务,但是和往年一样都遭到了蒙古人小规模的袭扰。蓟州、密云的边军在烧荒过程中不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而且蒙古人看到他们像是老鼠看到猫一样转身就跑,没有任何犹豫。”
“这很不正常!”
烧荒是大明为了抵御蒙古人犯边而实施的行动。
简单来说就是到了秋冬季节草木枯萎时,在长城周围的草原上放火。
把草原上的枯草全部烧掉,实施坚壁清野。
如果不烧荒,蒙古人在犯边的时候就不用考虑战马的草料问题。
他们一人多马,轮番骑乘。
让闲置的战马轮番啃食荒草即可。
若是烧了荒,犯边时就要提前准备草束喂食战马。
这样一来不但会消耗给牲畜过冬用的存草,还会占用马匹驮运,消耗秋膘。
如果犯边的收获不足以弥补这些损失,那么就会亏本。
出于这些顾虑,很多蒙古部落不再轻易犯边。
烧荒并非明朝所创,而是始于秦。
在明代,烧荒行动始于永乐年间。
永乐五年冬,江阴侯吴高上奏:沿边草盛,欲焚之。
朱棣下旨:最当第虑,旁近未知,或生疑怪。且巡微军马仓猝难避,屯堡房舍将有所损,须预报之使备...
自永乐之后,烧荒行动成了大明边军的秋冬主要任务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边军深入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能达到三五百里。
烧荒是一门运气很大的技术活。
要知道草原上的草并不是一把火就能全部点燃。
很多草地是一小片一小片的,各片之间由于地形或者水源的原因并不相连。
所以想要放火烧掉整个草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技巧。
首先要找到那些容易燃烧的草甸子,然后用干草或者油脂等易燃物将它们连接起来,最后再点燃火源。这样才能让火势蔓延,造成最大的破坏。
这是在没人干扰的情况下,若是深入草原,只用这种办法就行不通了。
大明边军的做法是出塞三五百里,然后兵分两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