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章 无人可用 (2/3)
下,攻取南京。
旨意刚发出不久,全国各地的公文陆陆续续来到了京师。
谢三宾每看一份公文,脸色就阴沉许多。
看到最后,他砰的一下将桌子上的砚台狠狠摔在地上,“反了,全都反了!该死,全都该死!”
礼部尚书史可法皱着眉问:“响应太子号召的地方有很多吗?”
谢三宾抱起一摞公文大声说道:“何止是多,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南直隶,浙江,福建,广西,广东和四川都反了!其他地方例如云南,江西两地虽然没响应太子号召,却也发来公文询问情况。”
“这么说吧,他们随时都有响应太子号召,跟着起兵的可能!”
“四川?”史可法有些怀疑:“不能吧?那边都是秦老将军的部下,岂会轻易参与叛乱?”
“这是锦衣卫送来的密函,你自己看吧!”谢三宾把密函扔给史可法。
密函上说,蜀王在接到太子的勤王檄文后立刻向四川官员施压。
四川官员尚未表态,秦良玉的侄子秦翼明和孙子马万年却率先表示愿意出兵。
但是什么时候出兵,出动多少兵马却没说。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表了态。
这对朝廷来说十分不利。
史可法有些费解,叛军是如何做到一呼百应的呢?
琢磨了一会,他想通了其中的原因。
这些地方都有一个特点,地理位置上都属于江南,同时货币改制进展一般,甚至缓慢。
叛军每到一处就废除货币改制政策的行为,深受当地士绅的欢迎。
士绅和官员是利益共同体。
士绅欢迎的东西,官员没道理不欢迎。
至于下面的百姓就更好办了。
皇权不下县。
士绅说什么,下面的百姓便信什么。
一呼百应的局面也就出现了。
史可法虽然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却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内阁首辅谢三宾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他非常不理解崇祯不让京营南下。
要知道京营有数万大军,且都是朝廷精锐。
只要给他一半的兵马,谢三宾就有把握挡住叛军。
可崇祯就是不给他一兵一卒。
谢三宾苦笑着自言自语:“不给就不给吧,先打一仗看看输赢再说。”
陕西三边距离京师太远,那里的兵马一时半刻到不了。
谢三宾能用的只有登莱水师,山东备倭兵,附近各府州县的士兵。
粗略统计,这些兵马加起来约有五万。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