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次试图躺平 (2/8)
p; 结果,西元前1654年,克里斯托大帝驾崩。
三十七岁的盛年,掩埋在一堆堆政务里,死前还抓着批改公文用的羽毛笔。
她倒下时悠悠的,很轻,很缓,似乎重量还不如那支攥在手里的羽毛笔。
举国哀痛,民众自发服丧三月,可更惶恐更慌乱的却是以黄金宫为中心的政治机器——
黄金大帝驾崩后,众人才发现,他们没做过任何预案。
没有地点,没有仪式章程,没有继承人,没有任何一个敢拿主意的主使。
大帝驾崩太突然,没留下任何口谕或遗诏,他们甚至不知道该把她葬进哪里。
跟着陛下忙碌这个政策,那个政策,下个法案,下下个条令……却从未讨论过陛下的后事……明明大帝这么年轻又这么健康,谁会主动提及上司要她准备后事啊?
区别于克里斯托国之前那些一上任就大兴土木、挖塔建雕像、借着修陵寝修宫殿挖空国库给自己搞钱的国王,大帝自己从未这么做过;
更何况大帝登基前是一位不在继承人考虑范围内的公主,就连皇室陵寝里也没有她的相应位置……
当她死去,没有爱人、亲友、或子女,中心皇室依旧只她孤零零的一个人。
找不到话事人,臣子们只好自发组织讨论,尽管他们要比民众更加悲痛更加难以接受大帝驾崩的事实,可也不得不强压着所有情绪,慌乱地安排大帝葬礼——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陛下的葬礼,大帝绝对不能死无葬身之地……至于继承者下一任什么的就先滚一边去,他们是陛下的臣子!
整个朝廷没有一个人趁机争夺“辅佐下一任帝王”的机会,而是一门心思打理先帝后事,这也算是黄金时代独有的一个奇迹吧。
然而,大臣们齐心协力了,继承者们并不乐意。
至高无上的黄金御座已经没了主人,还不赶紧抢,凭什么要忍着一帮平民百姓在那里闹哄哄地搞什么葬礼?
以奥黛丽·克里斯托为中心的皇室已经无人,因为她母亲早逝,夺权登基时又杀死了父兄;
但以克里斯托旁系为中心的皇室却还人才济济,尤其是大帝在任时轻轻放过的几个兄弟姊妹……
哦,大帝放过他们,当然不是因为心慈手软,纯粹是那几个人够怂够弱够没用,大帝觉得杀光整个皇室没必要,反正这帮人一辈子也不敢再到自己面前吠。
的确如此,但她突兀死去,还没有选定的继承人。
没人敢往大帝面前吠,可那帮出身不高、家世普通的臣子们就成了贵族们眼中的软柿子。
手握重权又如何?帝国上下这样敬重克里斯托,他们什么身份,真敢冒着民众的口水对皇室用强吗?
失去主人的狗,总是最容易受欺负的。
——大帝猜得很对,却猜错了对象。
那时,被夺权者们软硬兼施、阴谋阳谋、群起而攻之的,是群臣们。
无数克里斯托旁系就跟雨后春笋似的冒了出来,争相抢夺帝位,个个身份往外一搬都是皇亲国戚,压都能压死大臣,臣子们只要提出反对意见,一个个“不合法理”“包藏祸心”“意图谋反”的帽子便能扣过来——
更何况还没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