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899章 求贤诏,全国选才 (2/4)

才,理念无疑是正确的,长远来看,确能将天下英才尽数网罗。”

    “可问题是,如今的大庆,没有那么多‘人才’可供选拔啊。”

    他摊开手,道出了一个冰冷的现实:“莫说是人才,便是识文断字的读书人,数量也远远不够。”

    “书籍、知识,乃至教书授业的先生,十之八九都被世家大族垄断。乡野百姓,终日为温饱奔波,能认得自己名字已是难得,大字不识一箩筐者比比皆是。”

    “在这种情况下,陛下若要推行此等需要广泛读书人的科举制,最终有能力脱颖而出的,恐怕依旧还是那些世家子弟。”

    “而世家子弟畏惧陛下,怕是不会来参加科举。即便真有世家之人来参加,必然会轻松赢过其他人,那岂不是换汤不换药,又为朝廷招来一批新的世家门阀?”

    李彻愣了愣,顿时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经验主义的错误。

    后世的科举制之所以能成为王朝支柱,是在经历了唐宋数百年的发展,伴随着印刷术普及、教育下沉、士族门阀彻底衰落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之后,才得以实现的。

    尤其是宋朝,士大夫阶层完全取代了门阀世家,阶层流动性极大增强。

    加上官学、私塾的广泛建立,相对廉价的书籍流通,才为科举制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宋朝的顶尖士大夫阶级,哪怕是权倾一世的当朝宰相,如果没有像样的后代继续可靠,其家族也会一步步走向衰落。

    而如今的大庆呢?

    知识被极少数人垄断,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平民百姓根本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这种背景下,搞大范围的公平考试,无异于空中楼阁。

    结果很可能真如诸葛哲所料,只是为旧势力提供了一个进入朝廷的新渠道。

    想通此节,李彻脸上不禁露出无奈之色,轻轻叹了口气:“却是朕考虑不周,脱离实际了。只看到了制度的优越,却忽略了推行它的根基。”

    见皇帝并未固执己见,反而从谏如流,诸葛哲与霍端孝都松了口气。

    诸葛哲连忙又道:“陛下莫要灰心,此制理念实乃良策,只是需因时制宜......臣以为,或可折中一下。”

    “折中?”李彻和霍端孝都看向他。

    “正是。”诸葛哲捋了捋胡须,“虽然大庆底层的读书人不多,但并不代表没有其他来源的人才。”

    “一些家道中落的寒门学子、不愿与旧世家同流合污的隐士、乃至散落民间怀才不遇的能人,都是我们可以招揽的对象。”

    “我们不必像这册中所规划的那般,从县、府、州一层层筛选上来,那样耗时日久,且底层也无足够生员。”

    “我们可以直接跳过基层选拔,面向全国。宣布在帝都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统一考试,也就是陛下所说的‘会试’。”

    “考题不必过于高深繁杂,只需有效甄别出滥竽充数之辈,重点考察其基本的学识、逻辑与处理实务的潜力。”

    “以此法,先行筛选出一批具备基本素养的可造之材。”

    “然后,”诸葛哲继续道,“陛下可亲自主持最终的‘殿试’,不考校其经文背诵,而是通过策问、面谈等方式,进一步考察这些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老子是王,辅政王! 半岛:影帝从分手开始 大唐:太平公主饲养指南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顶不住了!前夫天天把我摁墙上亲 孽镜! 诸天吃瓜:从玫瑰的故事当哥开始 天!我的系统任务居然是反派选的 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 激荡1979!
相关推荐:
老子是王,辅政王! 大唐:太平公主饲养指南 顶不住了!前夫天天把我摁墙上亲 诸天吃瓜:从玫瑰的故事当哥开始 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