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我们回家(大结局) (2/12)
刘在明苦着一张脸,惭愧又没办法。
“那小孩是什么情况?离家出走还是被拐了?”
“不知道啊!”
“这也不知道?孩子基本情况总知道吧?”
“这知道,知道。孩子是下坑村的,叫韩涛,一直跟他爷爷奶奶生活……”
林骁听到这个名字,心里“格登”一下。
再听村主任说,孩子11岁,是石梁小学五年级学生……
他立马确定,这个韩涛,就是上回元旦去京州录节目,返程时因为发烧坐不了长途大巴,所以跟他一起坐飞机回来的那个小男孩。
林骁心里震惊:怎么会这么巧!
下一刻,他就隐隐猜测,孩子的失踪没准跟他上次去京州的经历有关系。
毕竟返程的飞机上,这个老师口中“调皮捣蛋”的男孩,全程一反常态的安静,而且对着华丽的客舱和云朵漂浮的天空,流下了不属于这个年纪的眼泪。
林骁那时候就担心,这段经历给孩子留下了不好的负面阴影。
如今孩子在过年前突然失踪……
他很难不把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当下没说什么,赶紧给派出所所长邓峰打电话。
乡镇和派出所向来联系紧密,因为去年下半年星光镇的轰动,派出所更是成了镇里的常客,双方一起配合干了很多大事。
派出所所长邓峰是个明事理的人,对林骁这个大名人镇长特别服气。
所以一旦镇里有需要,所里无不鼎力支持。
今晚正好是邓峰所长值班,接到林骁电话后,很快就带着两个民警过来了。
邓峰比林骁专业,问了村主任几个问题后,基本可以确定孩子是离家出走,而非被人拐卖。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孩子父母离异,在外各自有家。
今年,孩子父亲没有回来过年,却打电话回来说寒假过后,把韩涛接到城里去生活。
按说这是一件好事。
毕竟这里是连绵大山,多少人为了生计背井离乡也要进城,在城里不管做点什么活计,都比在家里要强得多。
城里和山里。
好坏之分,妇孺皆知。
家里老人、亲戚、邻居,也都觉得这是件好事,真心为韩涛高兴。
但这小子听了消息却闷闷不乐,还在电话里跟他老子大吵了好几架,把家里东西都砸了,死活就是不去。
亲戚们都骂他不懂事,不知好歹,活该一辈子在山村里受穷。
闹归闹,骂归骂。
但大家都觉得,韩涛转学进城是板上钉钉的事,毕竟他才是个11岁的小孩,老家爷爷也老了,还能照顾他几年?
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