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明月照沟渠 (2/4)
两人停好车子,一路走逛下来,手上提了好几袋吃的。
然后,胡有鱼带着苏清雅,在一家烤豆腐的小店坐下。
店里不大,只有两个大烤炉,客人围着烤炉坐下,想吃什么自选,老板会用玉米粒计价,一颗玉米粒五毛钱。
苏清雅对这种计价方式感到新奇。
胡有鱼见状笑道:“包浆豆腐,之前有吃过吗?”
苏清雅点头,“之前来逛集市的时候买过一份,但没有像这种计价。”
“你尝尝这儿的包浆豆腐,跟别的地方不一样。”
胡有鱼招呼着,给苏清雅夹了一块。
木炭文火慢烤下,鹅白的豆腐变得金黄,一口咬开,外皮香脆不焦,里面却是豆花的流质口感,配上云南的特色蘸水,酸辣鲜香,让人欲罢不能。
“嗯!”苏清雅尝了一口,眼睛一亮。
“好吃吧?”
“嗯,这蘸料里有折耳根,我喜欢。”
苏清雅连点头,“我之前吃包浆豆腐的时候,已经觉得很好吃了,但这儿的确实有哪不一样。”
正给烤网上的豆腐翻面的小店老板娘听到这话,笑着开口道:“我们家用的是石屏豆腐,外面大多的店和小摊用的是建水豆腐。”
苏清雅闻言,好奇道:“有什么区别吗?”
老板娘介绍道:“豆腐好不好,全凭石膏放得巧。我们云南的豆腐不同与其他地方,不是用卤水或石膏点豆腐,而是用我们这儿特有的酸浆,再加上我们这儿的水好,豆腐自然就好吃。”
“其中有名的,要属建水和石屏两地的豆腐。两者做法差不多,建水豆腐的名气比较大,但我个人觉得,石屏的要好吃一点。”
苏清雅回想道:“我记得之前好像还吃过一种黄豆腐,用来炒火腿也很好吃,那也是这种吗?”
“那是倘塘的黄豆腐,用姜黄火煮染色的。”
老板娘笑说道:“云南十八怪,豆腐麻绳拴着卖。”
苏清雅疑惑,“拴着卖?”
“倘塘豆腐用姜黄烧煮后,会用麻绳栓挂,更快晾干水份,防止变质。”老板娘很是健谈,“买的人选中其中一挂,主人家就用剪子剪下来,让人成串地带走。”
在石板镶砌而成的街道两边,随处可见金黄色的豆腐从瓦房檐口垂落下来,那是属于倘塘的独特风光。
不过没能说太久,老板娘就继续忙着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苏清雅好奇地问胡有鱼:“刚才老板娘说的云南十八怪是什么?”
“云南十八怪啊,是流传的关于云南当地的地理风貌和民风民俗的一种说法,有挺多个版本的。”
胡有鱼挑几个流传较广的,讲给苏清雅听。
什么“鸡蛋用草串着卖”、“米饭耙耙叫饵块”、“蚂蚱能当下酒菜”、“四只竹鼠一麻袋”,这些都是讲当地特色美食的。
还有什么“四季衣服同穿戴”、“东边日出西边晒”、“三只蚊子一盘菜”,则是形容气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