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问题的真正影子 (2/3)
出里面的真实伤疤。”
“尤其是在当前!”
他加重了语气,“全国网民赞我们‘好’,可我们自己更要清楚,在这‘一夜成名’的光环之下,隐藏着多少工作上的不足、风险研判的疏漏甚至前期责任的缺失?”
“清凉寺这场雨,下得猝不及防,但‘意外’真的是唯一原因吗?”
“相关的应急预案是否周全?”
“预警信息传递是否及时有效?重点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是否一盯到底、落到了实处?”
“前期有没有群众反映过相关隐患但未被重视?”
“这些,难道不该是我们反思的重点吗?”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再次望向被阳光照亮的山峦,阳光映照着他凝重的侧影:“会上要红脸出汗,首先就要自己给自己‘揭短亮丑’,从自身,从我们班子的集体决策执行上,深挖根源。”
“是为了面子好看,只谈宏观不谈具体?还是避重就轻,把问题归咎于客观?”
“这都不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应有的态度。”
“拿这‘侃侃而谈、不着痛处’的稿子去开会,对上,糊弄不过去汪杰同志那双眼。”
“下,也对不起东山父老乡亲的信任,更对不起昨天在暴雨中付出辛劳甚至冒着危险的同志们!”
办公室内一片寂静。
林夕脸上的那丝放松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思索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惭。
他确实是基于“安全”、“稳妥”的心态写这份初稿的,此刻被江昭宁点破,才猛然意识到,在当前的关注度下,这种看似安全的“平庸”发言,反而蕴含着更大的政治风险和政治幼稚。
他有些尴尬地抿了抿嘴:“书记,您批评得对,是我考虑……不够深入到位。”
“那……我拿回去再修改修改?”
“重点是加入昨晚教训的反思部分?”
江昭宁微微摇了摇头,脸上没有责备,反而露出一丝赞许林夕理解深刻的微笑:“不。这个,就不劳你费神了。”
他走回桌旁,拿起那份发言稿初稿,将它放进抽屉底层,“我自己来酝酿,自己动笔。”
“有些东西,需要夜深人静时,独自面对这东山晨昏,才能想得更深、更透、更痛,写得更真。”
他的目光落在那扇明亮的窗上,仿佛已经穿透晴空,看到了未来可能再临的急风骤雨。
他需要写下的,是一份足以撼动某些根深蒂固习惯的“真话”。
林夕看着书记沉思的脸庞,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他将关于民主生活会的其他准备情况汇报完毕,便带着更新的思考和布置好的任务,悄然退出了书记办公室。
窗外的阳光越发灿烂,空气中泥土的芬芳似乎也在金色的暖意中稀释开去,预示着新的一天真正开始了。
然而,站在窗前的江昭宁知道,弥漫在东山县委大楼里的紧张和肃然,刚刚才拉开序幕。
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